专家热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2016-02-03 11:16:52 作者:sqxcb 来源:

 近日,201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以“互联网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创新”为主题,汇集了九大主旨演讲和三大分论坛,旨在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行业指导,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现将论坛主旨演讲精要内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王文银(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会长)
 
  在此次论坛聚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我讲两个关键词:文化、创意。
 
  首先是文化。在我看来,应该从企业的发展和文化生态的角度讲文化,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文”和“化”分开来看:文是别人的,化是自己的;文是历史的,化是未来的;文是知识,化是智慧;文是学来的,化是悟来的;文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全球来看,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6%,2015年增至7%,由此看来,文化产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是创意。文化和创意、创造紧密相连。创意和创造是正威发展的基础。有文化才能有好的创意,并不是每一个创意和创新都能成功,所以试错和纠错就显得尤为重要。试错和纠错能力比创新更重要。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机遇,靠管理,还要依靠文化。正威的发展也一样,在确定了发展目标之后,我们逐步从“制造正威”“资源正威”“科技正威”走向“产融正威”和“思想正威”。“思想正威”是什么?思想就是文化。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如果要对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总结,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始初具规模。到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76%,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大概接近4%。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次,文化产业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从2004年至2014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看,十年来,文化产业细分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设计服务业将会成为今后文化产业的主要经济来源。
 
  第三,过去十年,政策导向助发展一臂之力。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使文化产业逐渐朝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
 
  第四,新型业态开始抢占发展机遇。网络文学、网络自制剧以及电子出版等领域发展迅速。
 
  第五,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有所回落。2012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达到最高峰值1635亿元,然后开始回落,2014年为1364亿元。
 
  第六,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仍需努力。在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中,政策落地是关键。其次,还需现代企业“全情投入”。目前,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都开始转型进入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仍需重视人才的培养。
 
  如果对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预测,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首先,顶层设计,供给端与消费端两端发力。最近,中央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我国经济结构下一轮转型升级的方向已经明确,经济治理思路也将发生重大转变。其次,科技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向。下一个十年,掌握科技是关键。第三,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表现新形式。融合发展和跨界发展将成为产业发展新业态,所以文化产业一定要通过和其他的产业融合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第四,文化产业纵深发展,辐射范围拓展。第五,文化建设要保持均衡发展,就要缓解文化建设“东高西低”,平衡文化建设“城乡鸿沟”,以及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行融合发展。第六,教育要升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思维逐渐国际化。第七,国际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等都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去哪儿了?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五个背景。第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核心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第二,文艺创作“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说明原创力下滑。第三,中央这些年对文化的发展、繁荣、创新高度重视,将文化创新摆到重要战略位置。第四,当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风起云涌,但“空心化”隐忧凸显。第五,新型文化业态中,科技强、文化弱的现象未根本改观。
 
  文化和产业如何协调?第一,要重视价值观的引领。第二,寻求合适的审美载体。第三,在艺术创新中寻找中华文化复兴机遇。第四,培养并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
 
  怎样向文化要效益?第一,向核心价值观要效益。第二,向高端优秀的文化创意要效益。第三,向文化跨界融合要效益。第四,向多元的文化供给要效益。
 
  新年伊始,我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有以下的期待和预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以文化论输赢”将成为区域、城市、文创企业下一步竞争的重点;文化资源的转换能力决定文化企业的赢利能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取决于技术更迭,也取决于文化态度和文化自觉;文化既凝固又流动。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文化发展与创新,文化才能葆有更强的生命力。
 
  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我想就文化与金融的关系谈以下几方面。
 
  首先,目前文化金融存在的困境是一个悖论。现在金融对于文化领域青睐有加,把它看成金融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从实际来看,文化产业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问题在哪?银行信贷主要流向了有实体资产的企业。文化产业核心本就在于其轻资产或以人为本的特征,当文化产业园区失去“文化”这个最重要的前缀词、限定语,这样的园区和文化创意有什么关系呢?文化金融也一样,如果金融资本倾向流入大量基于土地、厂房、设备等有明确的产品和现金流的行业,那它和文化金融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
 
  其次,文化金融+互联网。互联网语境下的文化金融,是未来整个文化金融发展的方向。而“互联网+金融”目前最成熟也不存在法律困境的就是实物众筹。文化产业的特征更多是个性化创意和小众化需求,最有效的模式显然是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不仅在创意阶段可以实现有效融资,而且在文化产业整个价值链的延伸过程中,都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园区要结合互联网,实现一个园区物理空间本身的增值还需要资本对接。园区不仅是一个物理平台,也不仅是一个企业资源的聚集空间,它更应成为结合互联网的产业孵化平台,所以我始终认为,未来一些园区可以考虑以众筹形式做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陈可石(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如何找到文化产业园区的灵魂?首先要走出机器美学和功能主义的误区。现在我们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但目前的教育和思维还是被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所笼罩。所以我们应当从误区中走出来,回归农耕文明时期的美学观,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通常,一个城市分别由经济、环境、文化三个层面构成,文化层面是城市间最后的竞争力。比如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及坐落于其中的泰特美术馆、德国柏林米特艺术城区、深圳的大芬村、南头、甘坑客家小镇等都是因为文化的注入才使这些园区乃至城市有了灵魂。地域性、原创性和艺术性则是寻找灵魂的根本。比如成都文殊坊改造中将佛教文化与城市综合体结合,西藏鲁朗小镇与佛教文化结合。客家文化是深圳的特色,深圳在旧城改造中就需要将弘扬客家文化作为努力方向。文化产业园的设计需要灵魂,在追寻灵魂的过程中,发扬传统文化元素,面向未来,才是根本。
 
  郭梅君(华山创学院创始人、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共享经济规模达150亿元,在所有行业里位列第五。10年后,预测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50亿美元。在以优步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环境下,人的场景、人的连接成为所谓场景的重要入口,而这个入口最有效的参与和互动,成为场景构建的最大吸引力。支撑场景的四个核心要素分别为:体验美学——建立消费者与场景之间的情感连接;空间链接——打造合适的网络空间与生活空间;社群——支撑场景的动力机制;数据——实现用户需求精准匹配。
 
  那么如何构建场景?这里涉及“四即”方法论——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即连接,流行即流量。未来一切都是场景,而这个场景不仅是物理空间,也存在于共享经济的方方面面,场景颠覆了传统互联网入口的核心逻辑。场景的定义就是战略,场景的方案就是产品,场景的动能就是渠道,场景的势能就是营销,场景的细节就是流量,场景的故事就是品牌,场景的用户就是社群。其实不管战略、产品、渠道、营销、品牌还是流量,都在当下共享经济新的模式上受到新的挑战和颠覆。
 
  代旭(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理事会主席、科技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专家)
 
  首先我想谈一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思考。我们参与打造了很多国内一线城市电视台的综艺演播厅,并参与制作了北京奥运会视频信号的驱动系统、音频系统,深感中国五千年文化通过与先进的数字媒体科技进行融合,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之震撼。
 
  我们还参与了上海世博会5个场馆的数字媒体技术服务。通过这些场馆的整体营造,我们发现,数字媒体科技已经成为文化内容主题展示的核心手段,形式创新已经成为内容表达最重要的支撑。
 
  那么这一实践总结如何用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中?在我看来,园区不在于规模多大,而在于创造了多少价值。以广州励丰园区为例,该园区占地50亩,按照全产业链模式来打造,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工程设计服务。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园区接待了1100多批次的代表团,带来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十二五期间,在总结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文化产业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能够在全国范围成为一个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在于其体验方式和业态落后,而供给侧改革应该重点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以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我们希望成为文化体验方式和消费业态创新的领军企业。上市以后,公司把文化、科技与金融打通,在商业领域、公共空间和旅游市场中开发出引人关注的产品和服务平台。同时,按照创新协调发展的思想,用文化的力量去撬动整个链条,旨在弘扬文化、提振消费、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发展。
 
  康文玲(上海赫尔森管理咨询总经理、台北华山文创园区台湾文创发展[股份]公司合作策展召集人)
 
  文化产业在某一个时代中,可以透过历史的长河来检验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当创意城市变成世界各国的“万灵丹”时,创意城市开始在全球大量萌发。21世纪以前的产业发展进程是从研发变成一个产业IP,延伸至商品开发,量产后发展成一个事业。我们今天要做的文创产业,谈的绝不是向上的发展,而是朝着一个核心理念发展,支持创新的源头,把过去20世纪以来人类累积的科技、文化、文明的能量,以及我们在21世纪能够让人投入的服务创新系统,全部加起来进行一次创新。
 
  创意城市1.0是把桥梁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好的城市;2.0时代是形成一个著名的地标;3.0时代则是文创的时代。所以创意城市3.0时代需要所有人通过一个移动的、智慧的、可行性的连接来获得讯息。
 
  在我看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学会跨界。经营文化产业园关键是把美好带给大家。文化产业的运营非常有趣,常常不在你计划之中,所以你一定要去支持各种可能性。
 
  JT Singh(加拿大资深城市规划经济策略专家)
 
  我的主要工作是为城市提供开发策略,引用个人经验谈一些感悟。现在有一个新的重大转折正在发生,它将在未来十年间改变所有行业,包括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文化产业,一切都会被重新洗牌。
 
  平台形式其实是用一种新的平台式思维达成物理、电子、生物科技等的融合,与这一思维方式相反的叫做线状式思维。比如淘宝就是采用平台性思维,打造了具备基础设施的平台,商户在这样的平台上向每一个人开放,上百人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易,尽管它没有库存和物流,但形成了最大销售平台。其次,打车软件优步也是类似的服务平台,它作为通道和生产力践行者的范例,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司机,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在我看来,建立一个基础设施、搭建一个平台架构是简单的,而你怎样在其基础上形成良性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意园区产业

[关闭窗口] [打印]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本网站所刊登的宿迁宣传文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本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1- www.www.dyhzedu.com [苏ICP备08007183号] All Right Reserved 制作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
电话:(0527)84368708 传真:(0527)84368702 技术支持:江苏楚韵网络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本网页,建议分辨率这1024*768 IE6.0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