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6期

2011-04-08 14:35:22 作者:sqxcb 来源:

宿迁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杨崇祥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作为人类文明结晶的城市,同时也是文化的晶体。城市因文化的传承而深沉厚重,因文化的开放、兼收并蓄而誉满天下,因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而独领风骚,因文化巨匠的诞生和影响而流芳千古。城市文化与城市如影随形,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城市的发展进步。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同时也是中国设立最早的72个县级城市之一。从秦代设下相县开始,2000多年来积淀生成了厚重独特的城市文化。1996年,设立地级宿迁市以后,宿迁城市文化更是与时俱进,得到提升、发展和弘扬,并浓缩成了“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

       一、宿迁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加快“文化宿迁”建设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扶植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把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放在全局性、战略性位置,大力实施 “科教兴市”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市区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宿迁新闻中心、市广播电视中心、市文体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城建展览馆、雪枫公园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先后承办了十运会、苏北国际合作交流会议、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宿迁等一系列国家和省级大型文化活动。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正常向市民开放并提供文化服务。从硬件上看,这些文化设施不仅是宿迁城市建设的亮点,而且在苏北地区处于先进水平,在全省也堪称一流。

       2、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初现。建市14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以“文艺广场周周乐”、“唱响创业歌”等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火如荼,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日益活跃,宿迁创业文化节、沭阳花木节、泗阳杨树节、泗洪螃蟹节、宿豫龙王庙会、宿城元宵灯节等城市代表性文化活动各具特色,“一地一特、一城一品” 的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特别是围绕“富民强市”目标,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重点的创业文化的打造将成为未来宿迁城市文化的新品牌。

       3、城市文化功能分区规划完成,文化遗产保护全力推进。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深入挖掘宿迁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为目的,以旅游文化开发为先导,以景点建设为重点,对城市文化功能进行高起点的分区规划,确定了六大文化区,即以项王故里为中心的楚文化区,以泗水王陵为中心的汉文化区,以乾隆行宫为中心的清代宫廷文化区,以极乐律院、显佑伯行宫为中心的明清风格文化区,以耶稣堂、道生碱店、仁济医院为中心的近代西洋文化区,以东大街、财神庙街、新盛街为中心的商业历史文化区。同时对乾隆行宫、极乐律院等文化景点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对下相城遗址、三庄汉墓等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对项王故里、骆马湖渔火、洋河美人泉等文化名胜进一步包装,有力地提高了宿迁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4、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宿迁市在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文化阵地的基础上,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全面放开经营性群众文化娱乐事业,2009年,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1500多个,个体经营户300多户,从业人员9500多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我市全部从业人员的4%,产值占GDP1.5%。城市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报业改革、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等文化体制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宿迁日报社坚持靠大靠外靠强,加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开全国地市报加盟省级报业集团的先河;江苏广播电视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宿迁支公司在全省率先挂牌,宿迁广播电视总台、楚风文化发展公司等文化集团先后组建。

       5、城市发展目标明确,形成了宿迁城市精神。2006年,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和酝酿,并通过市民投票评选,确立了宿迁城市精神是“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从而精辟地概括了宿迁城市科学发展的目标,即在创业中打造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从宿迁地区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态势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生态为归宿”的目标,形成以绿色文化、红色文化、英雄文化、生态文化、楚文化、酒文化、水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城市文化及旅游品牌。二是以“创业求变迁”为旨归,把创业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深处,成为宿迁城市文化“基因”,最大层面地弘扬创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创业主体,最大程度地提升创业技能,让创业的热情竞相迸发,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使创业文化成为“文化宿迁”的主旋律。

       二、宿迁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产业态势

       文化的传承、培育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年轻的地级市宿迁来说,虽然已经确立了切合实际的城市文化发展方向,并围绕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但由于现有的宿迁城市区划是人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过程,宿迁城市文化中夹杂着海州文化、淮扬文化、泗(水)汴(水)文化、徐州文化及楚汉文化的遗存,而每种遗存并没有强大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也就容易让我们在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找不准定位,难以形成文化的自觉。因此,宿迁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一个既能代表宿迁特色的,又能激励市民心智、推动经济发展的具有独特魅力和典型传播价值的主流文化体系。

    宿迁如何将城市精神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铸造出具有鲜明特质的城市主流文化,是当前宿迁城市文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是城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是城市特色的鲜明体现。城市精神融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城市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从做好每一个小的文明细节干起,从革除每一个小的陋习做起。除了要通过创业行动、生态建设来彰显城市精神,还要培育先进典型、模范榜样来塑造城市精神,推出重大作品、重要艺术形象来表现城市精神,整治重点顽症、提高生活品位来升华城市精神,并用城市精神来凝聚城市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形成城市特色文化品牌。

       宿迁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城市文化中既具有开放的活力,又具有传统文化的张力,还具有江海文化的聚力和生态文化的魅力。当前全市上下正努力培育创业文化,并以创业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潮流。因此,城市文化核心是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创业文化与活力文化的关系、创业文化与张力文化的关系、创业文化与聚力文化的关系、创业文化与魅力文化的关系,并在全社会特别是全体市民中真正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认理讷言向明理敏行转变、由守业守旧向创新创业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义并重转变、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细转变。

       据此,我们可以描绘出宿迁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即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着力构建和谐文化、努力培育创业文化,竭力打造为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提供不竭动力的创业文化产业。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在内的文化因素,正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培育创业文化产业,一方面要以创业的目标凝聚人、创业的精神感召人、创业的理念引导人、创业的典范昭示人、创业的政策促动人,让人人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不断扩大创业主体,进一步提高城市财富的积累量;另一方面要以浓厚的创业氛围来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加速外来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富集,最大限度地激活区域内在的基础性资源,最大程度地提升创业主体的创业技能,让创业的热情竞相迸发,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推动城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性质与物质特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提升城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创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培育本土各类文化企业,不断提高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和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兴办文化企业。政府要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动漫、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全力扩张城市文化产业总量。

       三、宿迁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宿迁城市文化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总量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贡献份额少,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落后于经济建设,而且还存在着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文化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和精神特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建设文化宿迁的重要内容。但当前城市文化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还不大,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不力,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轻使用等现象,社会文化服务方式相对落后,文化发展的成果还没有普惠于全体市民。

       二是文化产业增长不快,活力不强。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滞后于GDP和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强,产业开发水平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机制不活,场馆资源闲置与群众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现实矛盾还比较突出;还没有形成地方特色浓、艺术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实力强的文化产业优势;文化创作还没有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缺少叫得响、过得硬的文化品牌;特别是以全民创业为主体的创业文化氛围还不太浓厚,群众还没有自觉投身创业文化建设大潮。虽然2009年宿迁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有从业人员4000多人、实现增加值9000多万元,“外围层”( 网络文化、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1300多人、增加值3800多万元,“相关层”从业人员3200多人、增加值600多万元,同时宿迁至今还没有外资文化产业。

       三是城市建设中文化缺失,文化发展自觉性不高。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中还存在种种文化缺失现象:1、主体意识的缺失。宿迁人来自五湖四海,但时至今日,真正融入宿迁这座城市的人还不多。许多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并不认同自己是宿迁人,还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区别。2、城市气质的缺失。宿迁虽然变大了、变美了,可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改变不大、城市气质改变不多。3、文化自觉的缺失。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缺少自觉性。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产,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符号,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它见证了源远流长的历史,传载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必须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但当前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还进展不快,对宿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力度不大,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还不深入。

       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的对策主要在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创业文化,加大宿迁城市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着力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特别是要竭力培育以引领社会发展潮流、实现宿迁突破为宗旨的创业文化,用创业文化的大发展推动城市文化的大繁荣。

       1、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的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之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市人民的重要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全市人民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投身于实现宿迁突破的伟大实践,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宿迁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方面要弘扬宿迁城市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继承和发扬本地历史文化传统,引进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因子并使之成为宿迁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多生产一些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又具具有创新性,代表人民群众要求,为人民服务。要通过政府推动、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积极培育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首先要培育文明风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要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文明行业打造、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培育城市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人的和谐文化精神,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文化精神,促进城市各种文化在和谐文化的统领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建设和谐文化,还要与生态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宿迁城市具有濒临两河两湖的自然地理优势,处在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的交汇处,可以形成生态优良、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当前,除了继续打好“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生态城市”这张牌外,尤其要抓好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机,打造运河文化产业。一是打好“运河城市”这张牌。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城市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要利用运河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利用运河景观的无形资产,形成宿迁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相关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二是弘扬运河历史文化。要深入挖掘运河历史文化,围绕大运河文化传说和各种遗迹旧址整合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城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加大综合开发力度,探索有效方式方法,培植壮大载体,把广博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有效载体中,使其产生经济效益。三是加强运河沿线文化设施建设。要结合城市规划和运河综合整治,在运河沿线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如在市区滨水区建设运河风光带、运河公园、象棋文化博物馆(博览园)等休闲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坚持经济开发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在运河水上服务区规划范围内建设嵌入式亲水步行街、林荫大道、生态小岛、小品公园、苏北民俗游乐园等市民、船民休闲、娱乐场所,并力求做到建筑风格上的整体统一,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建成以自然景观为主、文化观光旅游为辅的城市生态走廊。

       3、突出建设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先进文化。它对人们的思想具有引领和启迪作用、对区域的发展具有支撑和推动作用、对社会矛盾具有疏导和缓解作用,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带动和提升作用。

       一要加快创业文化的传播与引导。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化熏陶,才能渗透到人的思想深处,转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要按照报纸天天有文字、电视天天有图像、广播天天有声音、网络天天有内容、民间天天有议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创业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创业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力推广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创业典型,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激发他们开创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以创业文化引领校园文化,使创业精神、创新理念在学生时代就植根于新一代宿迁人的心灵深处。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进机关创业文化建设,引导各级干部不恋官场恋市场、走出机关闯市场,在创业的大潮中接受洗礼,在创业的实践中铸就鲜明特质。

    二要全面提升城市居民创业素质。培育创业文化,推进全民创业,最关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具备创业的技能和本领。要坚持把提高城市居民创业素质作为各种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快各类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创业理论、创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增强创业主体的创业能力。继续深入实施“两后双百”工程、“三就三百”工程、“四全”工程和“再就业援助”工程,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各类人员创业素质。重点抓好创业意向者的“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经营者的“IYB”(改善你的企业)和创业有成者的 EYB”(扩大你的企业)培训,使他们敢于迈出创业脚步、早出创业成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创业发展。

       三要千方百计培育壮大创业主体。培育创业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营造创业氛围、扩张创业主体。要大力推广“三来一加”等创业模式,进一步抓好工业企业、三产服务等传统创业平台的拓展深化,加快创建社区就业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创业平台,全力打造“人人搞经济、个个忙创业、家家上项目、户户奔小康”的发展局面。以城市建设为龙头,市场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创业市场体系,改善创业设施条件,拓展全民创业空间,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的创业舞台。

       总之,宿迁城市文化是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创业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是全面反映“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的文化。我们必须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放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发展,以城市文化引导全市人民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在全社会营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促进宿迁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如何构建全员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体系

       一、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的决策依据

       “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主要是针对“纳税服务专业化管理”而言的,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仅专职纳税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税务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税务干部都必须提供纳税服务;二是纳税人不仅在专职纳税服务机构业务范围内能够享受到纳税服务,其得到服务的权利覆盖与履行纳税义务的全过程。

       (一)纳税服务职责具有法定性,在税收管理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是税务机关职责所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法律地位平等”主要体现在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上,纳税人在承担纳税的义务的同时,有权享受相应的纳税服务。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发布《纳税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将分散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中的纳税人权利予以归集,其所明确的纳税人14项权利,同时就是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所必须履行的法定服务义务。纳税服务已不再只是关乎税务机关的行风和形象问题,它成了法定税务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纳税服务不是税务机关“额外”的“负担”,而是税务工作的固有内容。纳税服务的法定性,决定所有税务工作人员都是纳税服务的主体,决定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管理全过程都要提供纳税服务,这也使“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具备了法律依据。

       (二)纳税服务需求具有分散性,非仅靠专职纳税服务机构就能够完全提供。纳税人在税前、税中、税后各阶段,在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发票领购、税务检查、法律救济等各个环节,都有其自身的服务诉求,涉及税务部门内部征、管、查、职能处(科)室等多部门。江苏地税系统专职纳税服务机构虽负有统筹纳税服务管理的职责,也承担着征收环节的具体服务工作,但其服务的内容、范围远远不能涵盖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因此,要真正把税务机关服务职责履行好,必须把非专司纳税服务职能的其他各部门全部纳入纳税服务工作范畴。

       (三)纳税服务事项具有复杂性,需要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的高效协作。纳税义务的履行是一个流程化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与纳税人办税过程对应的税收执法服务,亦不是点状孤立的,而是线状勾连的。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作为直接面向纳税人、以提供纳税服务产品为主要职责的部门,其每一个具体服务行为,都要依托于管理、稽查、机关处(科)室等后台部门的支撑和配合,后台工作不规范、不到位,前后台信息不顺畅、配合不密切,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的措施再完善、态度再热情,纳税服务质量、纳税人办税体验都不可能有根本性提升。因此,简单的“就服务谈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建立“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形成部门间、岗位间以优化服务为目的的高效协作机制,纳税服务工作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四)纳税服务工作具有艰巨性,要求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虽然早在20年前就开始萌芽、起步,但纳税服务在我国真正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标志是2007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由于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受传统“重管理、轻服务”氛围的影响,“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纳税人合理服务需求应予满足”等纳税服务理念尚未完全树立,纳税服务意识、能力、手段、措施大多停留于表面和形式,真正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仍然任重道远。在这一形势下推进“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构建,把每一个税务干部纳入税收服务工作整体布局,把各项纳税服务措施强行融入具体税收管理过程,将加快形成“管理、服务并重”的新型税收工作格局,将加快服务型税务机关的建设速度,将加快和谐征纳关系构建的步伐。

       二、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的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主要任务是在纳税服务机构实体化的现实状况下明确和落实纳税服务工作的主体、范围、标准和要求,实质上是建立一个全局性的纳税服务内部管理、控制机制。

       1、全员参与。各部门纳税服务职能明确,纳税服务岗位职责全面落实到每个人员,全体税务干部具备较强的服务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具体管理执法行为充分体现优化服务的理念和要求。

       2、全程覆盖。税收管理的主要事项、关键环节,如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都符合明确的纳税服务要求、标准和规范,并且可查、可控。

       3、全局联动。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统筹管理纳税服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纳税服务举措的推进能够得到各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快速落实, 非专职纳税服务部门真正把纳税服务作为“份内事”予以推进。

       4、全面协作。专职纳税服务机构和后台管理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各岗位之间,建立畅通的纳税服务信息渠道、形成密切的纳税服务协作机制,各项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高效、有序。

       (二)基本原则

       1、法定性原则。税务部门是执法部门,依法执政是灵魂,管理、服务都必须依法办事。“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的范畴、内容、标准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必须全面落实到位。“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是依法有限服务,要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而不是全部需求,税务机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大包大揽、越俎代庖,避免“过度服务”。规范执法是最好的纳税服务,要把公平、公正、公开执法作为纳税服务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工作,坚持规范执法和优化服务“两条腿走路”。

       2、系统性原则。纳税服务涉及面广、需要参与的岗位多、税收执法的融合性高、对业务流程的依存度强,因此,构建“全员、全方位”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谋划、系统设计、系统推进的模式。要对所有纳税服务资源进行统筹管理,要注重纳税服务的部门和岗位衔接,要把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进行通盘考虑,要将服务要求落实到业务流程和征管信息系统设计。

       3、操作性原则。在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对税务机关纳税服务义务是明文确认的,国家税务局总局也以公告的形式予以梳理、归集、发布,但更多的是理念的明确、责任的明晰,没有具体的操作和规程。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绝不能停留在条文上,而应对服务的对象、内容、渠道、措施、责任等进行逐一细化明确和统一规范。

       4、可控性原则。一个工作体系的运转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其质效将难以保证,对“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构建来说亦是如此。纳税服务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只有监控到位才能保证服务措施落实到位;是一个流转的过程,必须保证协作的系统不出现梗阻和割裂;是一个完善的过程,必须对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修正;是一个调整的过程,随着服务理念、手段、措施的变化要不断修正服务的标准、方式和方法。因此,必须通过流程监控、环节制约、偏差修正、结果考核、过错追究等措施,实现对“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的全面监控。

       三、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意识和观念

       1、进一步强化税务干部全员服务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着行为模式。当前的纳税服务之所以不是全员、也不是全方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税务干部在潜意识中仍然残存着“税务机关是管理者,纳税人是被管理者”的片面思维,甚至担心“过度强调服务会使纳税人失去畏惧感,进而加大管理难度”。因此,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税务干部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税务干部的教育、引导,强化“税收服务是法定职责”、“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纳税人合法权益应予满足”、“执法和服务并重”等理念,形成对“服务促进遵从、遵从促进管理”的认同,并充分认识到“人人都是服务主体、个个都有服务责任”,真正提升全体税务干部的服务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实现“全员服务”。

       2、进一步确立纳税服务“核心业务”地位。20097月召开的全国税务系统纳税服务工作会议首次将“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一起明确为税收工作的“核心业务”,这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撑。核心业务就要发挥主导作用,税收工作的业务流程、资料要求、管理方式、征管信息系统设计等必须符合优化服务导向,不符合的应无条件作出适应性调整。核心业务就要体现核心地位,当一项服务举措确定后,其他部门的业务配套工作必须顺势而变、及时跟上。核心业务就要齐抓共管,要把纳税服务明确为各部门的基本职能,明确为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建立纳税服务目标责任和岗位责任制度。核心业务就是核心标准,要把纳税服务的优劣作为评价整体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作为岗位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

       3、进一步明确纳税服务中心职能定位。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是纳税服务统筹管理部门,理应发挥“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构建的牵头者、推进者、督促者作用,其职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事关体系构建的成败。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强化、凸显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职能,明确其既是一线征收服务部门,又作为机关处(科)室承担纳税服务指导职能,赋予其指导、督促各部门纳税服务工作的职能,发挥其专业化管理的优势。要赋予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考核管理、稽查部门甚至机关处(科)室权限,通过考核这一“指挥棒”促进纳税服务举措的落实。

       (二)优化流程和管理

       1、坚持优化服务导向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当前的税收工作模式,依然是建立在“强势执法”基础上的,更多考虑执法的规范和管理的严密,而忽视对优化纳税服务的制度设计,未能体现“纳税人合理需求应予以满足”的理念。正是出发点的取向问题,造成当前税收管理业务流程长、审批要求多、办理程序复杂,给纳税人办税带来诸多不便,纳税服务措施的落实面临诸多障碍,制约了“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要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必须对现有税收管理业务流程按照优化服务的要求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以简化审批、提高效率为原则进行流程再造,为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

       2、统一和简化办税资料要求。税务机关为了减少和避免执法管理风险,或者是为减轻自身工作压力,往往利用自身管理权力,对纳税人办税设置了过多的资料报送要求,并且根据所谓的工作需要随时、随意加码,造成纳税人办理业务需要报送、或重复报送大量资料,给纳税人带来极大不便。并且,在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甚至在一个省辖市内各地税机关,需要提供的资料种类、要求都不一致,给纳税人带来很大困扰。在这一状况下,窗口服务人员态度再好、再热情,服务再到位、再周到,繁琐的办税过程都使纳税人不可能有良好的办税体验。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要求税务机关要对税收管理各环节的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对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以外的资料报送要求,或取消、或精简、或合并,最大限度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办税效率。

       3、用规范体现征管尺度标准。规范执法、避免纳税人合法权益受损,是最好的纳税服务,也是最基本的纳税服务。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当前税务机关的执法远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征收部门适用税率不统一、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稽查部门处罚标准适用尺度不一,等等,都会让纳税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必须把规范执法作为重点和基础工作来抓,努力从源头上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满足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基本诉求。要规范税收执法,必须进一步强化全员税收法制意识,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必须对法律条规的执行进行细化,拟定标准和尺度,便于所有税务干部操作并限制自由裁量权;必须进一步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避免税务干部不作为、乱作为。

       (三)明确标准和规范

       相对于税收执法,当前的纳税服务工作没有一个系统、细化、可操作的工作规范和执行标准,这就使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落实税收服务要求无章可循,纳税服务的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标准和规范的缺失,造成无法对纳税服务进行有效监控、问题发现和持续改进。建立纳税服务标准和规范,成为构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的核心任务和中心工作。

       1、纳税服务规范的实现形式。“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要求纳税服务工作必须渗入到税收管理全过程,实现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有机结合。要达到这一目标,同时贯彻“规范执法是最好的纳税服务”理念,应对执法标准和服务标准通盘考虑、同步设计、溶为一体。此项工作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其一是按照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等类别,逐一明确执法、服务的规范;其二是从税务管理工作事项入手,按照工作事项的业务流程,梳理业务事项流转过程中涉及的前台受理和后台审核、审批等岗位,然后逐一明确各岗位的执法、服务规范。

       2、纳税服务规范的涵盖范围。江苏地税大集中征管信息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所有地方税收业务需求,其明确的工作事项有19大类、74小类。制定纳税服务规范要和执法规范同步进行,确保在实施一项税收管理行为时,执法规范和服务规范标准明确、清晰。应以大集中征管信息系统的业务类别为基础,将业务事项进一步细分明确,将参与业务流程的岗位梳理清楚,就能确保执法、服务规范全面覆盖。

       3、纳税服务规范的编写体例。税收执法、服务标准和规范,应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流程控制的方法,对业务事项逐一明确“纳税服务对象”、“服务流程图”、服务流程涉及的各岗位“服务要求”。这样编写的纳税服务规范,将便于各岗位人员对照执行,提高服务准确性和服务针对性。

       4、纳税服务规范的深化应用。在纳税服务规范建立以后,要完善与之配套的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最终形成类似“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纳税服务责任制”。要通过纳税服务责任制的建立,为“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四)强化沟通和协作

       1、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之所以要强化信息沟通,是因为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成立以后,它与后台管理、稽查、机关处(科)室之间的信息渠道不畅,前台部门的服务措施得不到后台的充分领会和支撑保障,后台部门需要前台帮助实施的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往往造成工作的梗阻,妨碍了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要实现“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必须建立部门间畅通的纳税服务信息沟通渠道,包括实体化纳服机构和具体业务协作部门和决策领导层之间的沟通渠道。与管理分局、稽查局、机关处(科)室等具体业务部门,要通过定期召开纳税服务联席会议、随时就纳税服务事项进行部门会商、建立固定的问题反馈和业务交办渠道等形式,实现纳税服务信息的有效传递、问题的有效解决。与决策层之间,要通过纳税服务业务汇报、纳税服务存在问题定期梳理、纳税服务专题简报等形式,汇报、沟通纳税服务进展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借助领导的力量来强化纳税服务工作力度。

       2、建立业务协作机制。纳税服务事项流程化的特点,决定要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必须强化业务协作。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集中式纳税服务工作事项办理平台,实现交办、落实、反馈的快速处理,并积极探索扩充大集中征管信息系统功能,强化对纳税服务事项的支撑,在系统中实现纳税服务事项的流转。要建立业务协作岗位,在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各管理分局和稽查局、机关处(科)室明确专门岗位负责纳税服务信息的接受、分办、结果收集和反馈。要建立业务协作制度,对纳税服务协作事项的办理要求、时限、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增强各环节协作的配合意识。要定期对协作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薄弱环节,强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业务协作的质量和水平。

       3、建立责任转移机制。有责任才有落实的动力,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才不会敷衍塞责。从江苏地税“三个一流”等考核情况上看,纳税服务指标的责任主体基本上是实体化的纳税服务中心,而很多服务工作的具体落实都需要管理分局等部门的参与和落实。如果不将这些责任传递到这些部门,就很难确保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例如,涉税审批的限时办结,很多超限时的情况都发生在管理分局,而最终考核的“板子”会打到实体化的纳税服务中心头上,这样分局往往缺乏严格落实的动力。因此,要把相关单位纳入“全员、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必须对纳税服务责任再明确,尤其要建立“考核责任分担转移机制”,对各项考核中涉及部门协作的纳税服务事项,明晰实体化纳税服务机构和其他部门的责任划分,在相关考核中的过错责任将按明晰后标准进行责任转移,无过错的一方将不承担任何过错责任,以此避免推诿扯皮现象,进而增强各单位纳税服务协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为宿迁市地税局副局长)

 

 

浅谈国土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思路

李爽  徐青青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大部分国土资源分布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土资源部门责无旁贷。无论土地管理还是矿产资源管理,都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县()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深化国土管理新理念,拓宽工作新视野,既不忘本职,又要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国土资源管理在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崭新的伟大工程。县()国土资源部门处于国土系统的终端、土地资源管理的前沿与为农服务的一线,是建设新农村的直接参与者和服务者。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建设新农村中真正当好角色,发挥作用,就需要从深层次上来认识、来思考,充分认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建设新农村,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指出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必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为加强发展循环农业,规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为加强村镇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强调要“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等等。这充分说明了加强土地管理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

       (二)建设新农村,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是国土部门的神圣职责。县()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既要积极主动支持新农村建设,又要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落实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履行好神圣职责。据以往情况,违规用地大多发生县()、乡()。因此,县()国土资源部门对于规定用地指标,要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严防死守”,紧紧咬住不放。并努力促成实行人大、司法、纪检监察、社会联动的多元化监督,以保证指标决不突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关心政策规定,进一步支持和配合搞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保障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新农村,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土地不仅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好土地,对于农民的生产环境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新农村,广大农民一盼“圈地”要刹车,撂荒要消除,违法用地行为迅速得到有效制止;二盼企业用地能少就少,不能浪费;三盼中低产田改造,尤其是劣质田得到综合治理,以改良土壤,培增地力,田越种越好,越高;四盼农村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改善,路好走,桥好过,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这些期盼充分反映了农民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坚决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精神,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为农民谋发展、谋福祉,努力满足农民的期盼,让农民的期盼变为现实。

       (四)建设新农村,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是建好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土地资源同样大部分在农村,因此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主阵地也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涉及最多的还是土地问题。发展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土地,农民增加收入离不开土地,建设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的村庄、集镇离不开土地,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离不开土地,土地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而我国以10%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现有耕地仅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在耕地锐减的同时每年人口新增1000万左右,失地农民超过100万人。因此,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更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国土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建设新农村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土地资源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县()国土部门必须及早介入,理清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路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可以说,这既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也是给国土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围绕农业着力谋划服务农业持续发展。农业既是农村的基本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建设新农村,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服务农业持续发展,尤其是将服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作为首要问题来考虑。一要在保护耕地上动脑筋。要始终把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守住这根“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二要在退田还农上下功夫。近年来,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征而未用,闲置资源问题还比较突出,有些项目报批时宽打宽算,实际投资时大打折扣,甚至有些项目土地征用后就不可能实施,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一定要下决心对于不能实施的项目退田还农,或者“腾笼换鸟”,重新安排其他项目。三要抓住实施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支持,精心组织实施,大力度开展土地整理。在保护好现有耕地的同时,还要通过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可以将土地部分出让金用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以增加耕地促进农业的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二)围绕农村着力谋划促进农村环境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重点支持农村的居住环境建设。目前,全国有许多村民零居散住,“独占一席地”。国土资源部门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严防盲目大拆大建,侵占耕地,损害农民利益。要在方便生产生活,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则可撤村并点,重新选址,建设集中居住点,从而使农民能够尽快的享受到高质量的居住环境。二要重视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等,无不与国土资源有关。国土资源部门要大力支持,统筹考虑,科学安排,提供土地保障,并将其作为支持建设新农村工作的重点,切实谋化好,落实好。

       (三)围绕农民着力谋划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中央领导的指示不但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也道出了农民的心声。国土资源管理涉及九亿农民群众利益,要在建设新农村中着力从三个方面努力,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认真搞好土地登记。及时对目前的土地类别、权属、面积进行全面调查登记,为农民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证书。二是强化用地监察管理。要防止一些地方利用权力修改规划,把建设新农村简单地等同建新村,盖新房。特别是要防止不以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多占土地、滥用土地的现象发生。要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对非农建设用地项目认真执行征地告知、确认、听证等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严格征地管理。凡非农建设需要用地;都要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复垦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进行。要加强对征地补偿标准、被征地农民安置措施的审核,对补偿标准不合法、安置措施不落实,不能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不得报批用地。并推行征地制度改革,研究探索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因地制宜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行重新择业安置,或入股分红安置及易地就业安置等,或将失地农民纳入当地城镇的社保体系,使农民不因失地而降低生活水平,解决征用农民土地引发的矛盾。

       三、国土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

       建设新农村事关全局,利关长远,必须坚持高起点追求,努力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农民群众满意。县()国土资源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应着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用创新精神使建设新农村难题得到妥善解决。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在建设新农村中,固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难题,只要坚持创新,就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土地的各种难题,只要坚持创新,就能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当前,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县()国上资源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力求有新的举措。一要在正确处理好强化管理与保障建设的关系上求突破;二要在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上求突破;三要在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求突破;四要在正确处理好条管与块管的关系上求突破。

       (二)用创业实绩使建设新农村成果得到充分展现。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讲在会上的口号,而是要通过扎实的努力、艰苦的奋斗,让广大农民看得见、用得上、得好处的具体性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用创业实绩使建设新农村的成果得到充分展现。为此,县()国土部门要用大量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数据、许多清清楚楚的事实,为农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农民群众打心眼里信服。

       (三)用创新精神使建设新农村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标准。作为在建设新农村中负有重要责任的县()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坚持高标准,在各项具体工作创优上狠下功夫。围绕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在基本农田保护、耕地质量建设、中低产田的改造、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方面要注重特色,努力争创优质工程,精品项目,从而使建设新农村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四、进一步服务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新农村政策性强,标准高,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的精神,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能,以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把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一要成立领导班子。由一把手负总责,并要明确专人具体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目标确定、任务分解等各方面的工作。二要组建工作机构。可根据各地方各单位实际建立支持服务建设新农村的内设科室,具体落实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三要抓好文件学习。深入组织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积极引导国土系统每位干部职工想新农村建设所想,为新农村建设所需,积极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施国土之策,尽国土之心,举国土之力。四要搞好科学决策。决策必须做到四个兼顾,即兼顾上级的规定要求,兼顾当地的实际,兼顾农民群众的意愿,兼顾将来的发展,决不能违反上级的规定搞建设,违背农民意愿搞建设,损害长远利益搞建设。

       (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县()国土资源部门需要办理的事情很多,只有进一步明确分工才能得以一一有效落实。为此,要认真抓好内部的科学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地政地籍方面,要搞好土地资源状况调查、农民土地权属的确认和注册登记证书发放、资料数据库的建设;规划方面,要结合“十一五”发展纲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科学合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储备方面,要做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储备方案报批、土地储备实施,建立土地储备库;用地方面,要搞好土地市场秩序的监管、建设用地项目的预审、项目用地的供应;保护方面,要抓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搞好对基本农田的监管;执法监察方面,要加强法规宣传、土地资源监管、违法用地案件查处,等等。乡镇国土所也同样需要一一明确责任,并实行严格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以确保所有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三)要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一支精干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才能相适应。一要抓好人员配备。目前,县()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由于历史等原因,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招聘吸纳一些专业性人才和应届大学毕业生,以改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人员结构不佳的状况。配强乡镇国土所人员,特别是要把那些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选拔到国土所所长岗位上来。二要抓好业务培训。除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常规性业务的培训外,更要抓好建设新农村中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培训,可采取在岗培训、离岗培训或短期培训、专项培训等形式,尽快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三要抓好廉政建设。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防控机制,杜绝国土资源管理人员接受商业贿赂的发生,以树立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四要抓好监督考核。要将监督考核从行业内拓展到行业外,从行政性监督考核拓展到社会性监督考核。监督考核要注重实效,从而保证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在服务建设新农村中得以顺利有效进行。

       (四)要进一步改进服务作风。建设新农村需要有良好的服务作风。把建设新农村作为 “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教育和“依法行政、高效勤政、廉洁从政,创建文明行业”等活动实际效果的最好检验,进一步改进服务作风。一是要求细。在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既要掌握现形土地资源状况,又要了解过去的土地资源资料;既要吃透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又要结合地方实际;既要征求乡镇村组干部的意见,又要兼顾农民群众的意愿,把工作做细。二是要求实。在土地资源管理中,要坚持六到场,即地籍调查到现场、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实施到现场、新上建设项目论证到现场、地质灾害性评估到现场、土地资源管理执法监察到现场、解决农民土地纠纷到现场,坚决改变“坐堂式”、“摇控式”、“会议式”、“文件式”、“电话式”办公,把服务建设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到基层,做到现场。三是要求快。所谓求快就是要讲究工作效率。为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要大力推行业务“并联办理制”,即服务窗口统一受理申报文件资料,在审查合格的基础上,将申报文件资料同时送交相关业务科室,实行并联办理,以减少周转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对一些重点业务办理实行跟踪服务,防止延误时机,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节奏。

                     (作者单位:泗洪县国土资源局)

 

 

 

“宿迁实现更大突破”重大主题报道的实践与探索

王乃新  刘宇庆

       2010年初夏以来,江苏省宿迁市掀起了一场“如何寻求宿迁更大突破”的大讨论、大发动热潮,延续几个月的这场大讨论、大发动热潮的主题是“突破、跨越、创新”。宿迁日报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密围绕该话题组织的各类专题报道已经成为推动宿迁人民振奋精神、拓宽思路、凝心聚力,实现地方主流媒体强大的舆论引导力,社会效果显著。

提升策划功力,形成舆论强势

       在读者眼中,党报的重大主题报道模式化、程式化严重,总是一幅陈旧、沉闷的“面孔”,读者不爱看,其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改变这一状况,就要以创新的思维对重大主题报道进行策划和报道。要强化策划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亮点,让重大主题报道出彩,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公信力,并形成舆论强势。

       宿迁日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结合一段时期的宣传报道重点,抓好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从新闻发现、主题提炼、报道规模一直到版面安排等新闻报道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在一段时间集中、连续发稿,增强报道的规模效应,形成宣传报道上的强势,使重大主题报道成为一个时期读者关注的热点。

       [操作案例]2010330,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宿迁市调研考察时要求,宿迁要坚持科学发展,力争后发快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更大突破。410,宿迁召开了“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实现更大突破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纷纷就宿迁如何谋求突破把脉问诊,贡献良策,宿迁日报以几个整版的篇幅详细刊登了专家们的真知灼见(411A1版、12A2)。随后,宿迁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更大范围的交流会,热烈讨论如何实现宿迁突破发展。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主题活动”,要求这场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一定要结合实际调研,讨论话题要具体化,观点要有新突破、新见解、新主见,对策要有可行性。宿迁日报在刊发《通知》时,配发了“本报评论员”《加快推动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文章。连续数月,宿迁日报积极跟踪报道,推出“宿迁更大突破之我见”专栏,刊登了数十篇社会各界人士的精彩见解。在刊登这些良策的同时,还配发“编者按”,加以强调其积极意义。该报在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推出“乡科级干部论坛”专栏,以4个整版的篇幅刊登全市乡科级干部们的建议文章。同时,还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宿城现职科级干部集体“赶考”》报道,从“考试缘由”、“考试内容”、“考试体会”三个方面阐发开辟“乡科级干部论坛”专栏的积极意义。该报“今日观察”专栏还以《宿迁突破的四个着力点》为题,从“宿迁实情”、“社会舆论”、“千亿级产业”和“社会服务功能”四个方面强调重视找到突破发展的“抓手”。进入7月以来,宿迁日报又推出“农业大市新突破”系列报道,先后刊登的文章有《把大农业做成赚钱大产业》、《现代农业高歌猛进驶入快车道》、《昂首走进现代农业新时代》等,从政策推动、规划启动、投资推动、机制促动、提效增速、技术创新和辛勤耕耘、苦干实干等视角,对实现宿迁农业大突破的前景做了全面分析和规划。

强化宏观思维,把握核心脉搏

       所谓宏观思维,就是指新闻工作者面对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善于把它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观察、分析和思考,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势。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单一的、平面的报道时常见诸媒体。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使编采人员的思维由定势思维变为宏观思维。面对新闻主体,如果我们只注重事物的表面,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只注意事物的过去,不能预见事物的发展和未来;只孤立地看待事物本身,不注意将它放在宏观大环境中去审视,写出的新闻可能是“水过鸭背——不留痕迹”,不会引起什么反响。强化宏观思维,就要胸怀全局,把握时代的脉搏,捕捉到那些影响全局,带动全局的重大题材,写出时空跨度大,有历史纵深感的报道。

       [操作案例]:“新跨越”主话题的宣传特点是,它和“经济转型升级”、“让发展成果与民共享”紧密联系。为了把大讨论的主话题引导到“如何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这个决策部署上来,宿迁日报先后刊登了《科技创新促沭阳工业转型升级》、《泗洪在转型中实现跨越发展》、《沭阳:乘势而上快赶超》、《宿豫:创新发展方式谋求新跨越》、《沭阳:新思维催生乡镇工业发展新路径》等报道。与此同时,该报还开辟多个专栏为“新跨越”造势。如以全市多个开发区“‘升档进位’竞赛活动剪影”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先后刊登了《宿迁经济开发区篇》、《市湖滨新城篇》、《苏宿工业园区篇》、《沭阳经济开发区篇》、《宿城经济开发区篇》、《泗洪经济开发区篇》、《宿豫开发区篇》、《泗阳开发区篇》等。由于“跨越”的报道注意到时间上与“突破”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并且话题与宿迁实际紧密结合,切准了社会的兴奋点,所以话题更实在,影响力度更大。

改进报道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多年来,地方党报对重大主题报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缺乏新鲜感。在新闻报道模式多样化,倡导轻松阅读的今天,重大主题报道也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报道形式。

       宿迁日报通过整合资源,各部室、版面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精心组织力量进行采访、编辑,采取多种形式联动,使重大主题报道形成声势,成为一段时期的报道亮点。为做好这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宣传报道,采取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报道、解读。这种既生动活泼,又形象深刻的报道方式,让读者眼前一亮,而且他们更乐于接受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审读专家给予了好评,市委、市政府领导也给予充分肯定。

       [操作案例]:为实现宿迁市委、市政府把这场大讨论、大发动主话题引导到“双创”(创新发展、创先争优)上的目标,宿迁日报推出四项举措:一是推出“创新发展方式县区行”连续报道,及时报道各县区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先后刊登了《新兴产业筑就沭阳发展“制高点”》(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产业新路引导宿城“智慧转身”(招商引资靠“新”来增强引擎、传统企业借“新”来强势突围、淘汰落后凭“新”再添后劲))等。二是推出《落实市委“实现更大突破”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先后刊登了《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全力招大培强加快项目推进》、《优化功能配套打造载体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工作作风》等言论,阐述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当前创新发展方式的主动权,全力抢占未来跨越发展制高点的积极意义。三是推出“一把手谈第一资源”专栏,先后刊登了各县区委书记谈人才资源的专题文章。如《加快人才集聚推进创新转型》、《以人才大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让人才优先发展成为宿城跨越发展主旋律》等,深刻阐述了人才与发展跨越密不可分的关系。四是推出“创业文化”、“创业文化大家谈”、“全民创业培训月”等专栏和“创业指导服务周”活动,连续数月不间断地定期刊登这个方面的典型人物、精彩见解、创新实践。该报的这些举措给读者的启示是,创业、创新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综上所述,宿迁日报重大主题报道还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高屋建瓴,唱响主旋律,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二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话题实在;三是重视调动多种宣传手段,消息、通讯、言论、理论文章、特写、故事、摄影,专栏专版一起上,大讨论、大发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宿迁报业传媒集团)

 

 

浅析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税收制度

任冬梅  李春来

       一、根据地税制的建立

       1933812川陕省召开了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川陕苏维埃税务条例草案》(以下简称《 税务条例草案》)并由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正式公布。《税务条例草案》是遵照中央革命根据地《暂行税则》的规定精神和继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关于征收累进税问题的通告》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税务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各级税务机构的设置,规定了税种、税目和税率标准以及征收管理办法。《税务条例草案》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具体贯彻中央统一累进税的基本税法,是征收各种税收的依据。《税务条例草案》颁布以后,各级税务机关按照要求健全了机构,充实了人员,加强和完善了税收工作。

       根据地的累进税是为工农群众服务的人民税收。根据地的累进税就是要把负担放在剥削阶级身上,收入愈多的人,缴纳的税愈重,收入愈少的人,所缴的税愈轻,穷苦的人完全免税,这样才能使穷苦的工农,完全免了捐税的负担。以营业税为例,是按坐商每月营业所得金达500吊以上开征的,体现了苏维埃把税收重担放在剥削阶级身上的政策精神。它不仅通过税收积累资金为我所需,而且调节各阶级收入,节制商人资本的超度积累,连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国闻周报》也不得不承认川陕苏维埃的税制是“和传统的、现行的、从穷人身上取得重、从富人身上取得轻的税制完全相反的” 税收制度。

       二、根据地税制的贯彻执行

       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必须向广大群众解释收公粮、实行累进税的意义,按照公粮条例、工农税务局条例进行。”《税务条例草案》的颁布,开创了人民税收的新制度。后来又颁布了《苏区营业条例》、《财政经济问题决议草案》、《没收条例说明书》等财税经济文件。《苏区营业条例》规定:“苏维埃区域内一切商店必须依照累进税则的规定纳税。”

       《税务条例草案》公布后,各县工农税务分局普遍张贴征税布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郑义斋号召:“加紧宣传累进税的意义,使每个工农群众了解,一致起来拥护税收,增加苏维埃的经济来源。”各级苏维埃政府负责监督税务机关执行《税务条例草案》。

       区、乡经济委员配合税务机关宣传取缔国民党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累进税的意义,并协助检查商人纳税情况。税收活动多在集市的赶场天进行,由于税务人员力量薄弱,区政府工作人员多协助征收管理工作,经济公社也监督商贩按政府法令办事。为了提高根据地人民对统一累进税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求对税收问题作出广泛的宣传,造成群众都觉得应该迅速缴纳税收的空气,使广大群众知道缴税是他们的义务,不缴税是苏维埃的罪人。税政宣传常常是通过川陕省财委会的机关报《经济建设》及遍布城乡的石刻碑文来进行的。剑阁、南江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石刻标语。

       三、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税种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不久,即开始了税收工作,最初征收特种税、交易税和屠宰税,1933812制定的《川陕苏维埃税务条例草案》规定征收特种税、营业税、入口税、出口税,此外还征收了佣金所得税和盐井工业所得税。  

       (一)特种税

       特种税的含意是为了与一般税种有所区别,在当时根据地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因地制宜,按照川陕革命根据地某些特产品分类制定税率征收,以充裕财政收入。征税品种有白木耳、特货、屠宰三种。

       1、白木耳(银耳)

       “按每两之价值,抽5%(但因革命受伤不能生产,红军家属,有特殊情形资金不满30元以上,经苏维埃证明得免税)税。”

       2、特货

       苏维埃政府对特货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在一时无法禁绝的情况下,一面宣传禁止,一面暂时征税,这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特殊政策。《税务条例草案》规定,“开设特货馆者,每月照三等征收:头等2元;中等1元;三等5角。专门以贩卖特货为业,按每两抽5%”。为达到禁止特货的目的,各地在征收特货税时,对专门以贩卖特货为业者,课以重税,逐步加以禁止。

       3、屠宰

       屠宰税是根据地对从事屠宰业务的屠户征收的一种行为税。《税务条例草案》规定:“专门在市场营业者,按每百斤5%抽收。但工农冠婚丧祭,自己养肥之猪,自己杀着吃,皆得免税(地主、富农不在此例)”。

       (二)营业税

       《税务条例草案》规定:“凡经营商业者,每月所得金在500(吊)以上,700(吊)以下抽0.5%(即5‰)。700(吊)以上,1000(吊)以下抽1%1000(吊)以上,2000(吊)以下抽2%2000(吊)以上,5000(吊)以下抽3%5000(吊)以上,1万(吊)以下抽4%1元(吊)以上抽5%(但在入口税上第二项所指定免税的东西皆不征收)。” 

       营业税的计税货币单位是“吊”,征收的依据是“所得金”。所谓“所得金”是指商人交易所得之全部毛利(非指除开销后的红利)。税法规定500吊为起征点,500吊以下免税。500吊以上为超额累进税。营业税征税对象,只对商业征税。在执行中,为了扶持经济公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以繁荣根据地的经济,对经济公社除经营特种税的产品照章征特种税外,对于经营其它货品则采取暂时免征营业税的办法。

       (三)入口税与出口税

       1、入口税和出口税的规定

       《税务条例草案》对入口税的征、免税品种和税率规定如下:

       纸烟、酒、旱烟、水烟、香水以及非工农必须物品,皆得从值百抽五起,以致10%为止。盐、布匹、棉花、粮食、中西药材、耕牛、小猪、洋油、生发油等,皆得免税。

       《税务条例草案》对出口税的征、免税品种和税率规定如下:

       粮食、布匹、棉花、中西药材、耕牛、小猪、盐等,皆得从值抽20%起,以至抽50%为止。必要时,苏维埃政府得禁止出境。

       茶叶、锅、煤炭、木耳、木料、特货等皆得免税。

       根据地征收的出、入口税,也称关税。按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第十五号)训令的解释:关税“是红色地区与白色地区之间的流通税”。这种关税分为三种,由苏区运往白区的货物抽出口税,由白区运进苏区的货物抽进口税,白区与白区通商货物经过苏区边境的抽通过税。

       2、入口税与出口税的基本精神

       入口税与出口税税率和征免规定,是按照苏区的需要程度,保护苏区经济,统制赤、白区货物的进、出口为目的而设计的。我们不要的抽重些,要紧的抽轻些,一定要的就免税,这是入口税设计税率的基本原则。盐、布、棉花、粮食、中西药材、耕牛、小猪、洋油、生发油(红军擦枪炮用)等都是苏区一定要的,所以进口税都免抽。其它纸烟、酒、旱烟、水烟、香水以及非工农必需物品,不十分需要的,按5%抽税,至于非工农必需的奢侈品类提高1倍税率,按10%抽税。

       对出口货物的征税原则,以根据地内货物多寡及是否需要而定。根据地多的抽轻些,不够的抽重些,必要的禁止出口。粮食、布、棉花、中西药材、耕牛、小猪、盐等,是苏区必需的,如商人要出口,课以2050%的重税,必要时政府禁止出境。至于苏区不需要的物资,如茶叶、铁锅、煤炭、木耳、木料、特货等,皆得免税,鼓励其出口。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入口税和出口税政策,对于巩固革命根据地和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发挥了重要作用。就连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报纸也不得不对此表示赞许。如《四川日报》193432载称:“彼(指川陕革命根据地)犹知关税政策之原则,厉行保护贸易。如对奢侈品抽税极重,以防奢侈风尚之流行。对于赤区极需之物品则免其入口税,对于赤区之特产则免其出口税,均是各国奉为金科玉律的关税原则。较之一般军阀,只知刮地皮,不顾一切生息事业者,恐似稍胜一筹。”

       (四)所得税

       1、佣金所得税

       《税务条例草案》无所得税的条文规定,但是193432《四川日报》载有达县工农税务分局布告。布告中有佣金所得税的规定:

       佣金税,是所得佣金若干,从中抽税。每日做20元以下者,交易免税。每日做20元以上25元以下交易抽10%,如交易20元,5分(原文如此——作者注)佣金行户,即得佣金1元。照10%,应缴所得税1角,余类推。每日做25元以上30元以下,抽11%。每日做30元以上40元以下,抽12%。每日做50元以上60元以下,抽14%

       2、盐井工业所得税

       《税务条例草案》无盐井工业所得税的条文规定,在营业税、人口税的规定中明确盐免税。关于川陕盐井工业所得税的正式文件迄未发现。但是天津《国闻周报》于1935年报导称:1934年川陕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食盐紧缺时期,曾经发布过一个奖励经营盐业的条例,规定:凡井户、灶户、盐井老板等已逃出外的可以回来按照苏维埃的法令经营盐业,缴纳35%的所得税。凡逃往白区的,或其它白区的工人如果愿意到赤区来工作的,都受劳动法令的保护,以八元小时工作,每日可得5角至1元的工资。豪绅地主的盐井,苏维埃得没收之。按照合作社的办法经营,收成10%作社会劳动保险。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浙江省温州市委党校)

 

 

 

对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莫亚杰

       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是开发区经济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发区决策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开发区综合效能、综合实力、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最终反映。但由于开发区企业的特殊性,造成了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宿豫经济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粗浅建议。

       一、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开发区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外来的新的投资企业,投资额较大,尽快收回投资是投资者的中心任务,他们全力保投产、保工期,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资见效,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因此,很少有企业老板将企业的统计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上。就宿豫经济开发区而言, 95%的企业没有专职统计机构,80%的企业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投资者对统计工作人员关心支持、投入都没有达到业务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程度。

       (二)统计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宿豫经济开发区企业统计人员业务技能与开发区现代企业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

       1、专业人员少。据统计,宿豫经济开发区企业统计人员80%不是统计专业出身,20%不是相关专业人员。

       2、知识老化。开发区企业统计人员由于大多数是兼职,很少能定期参加一些高水平的统计知识技能系统培训,大多数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统计知识无法得到更新,一些新的统计手段,技能很难应用。据统计,50%左右的企业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用或不会用电子表格,其中有20%左右的统计人员甚至不会电脑基本操作。

       3、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甚至一年几换,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统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由于没有专职的统计机构和人员,造成了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统计台账质量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宿豫经济开发区大多数企业的统计台账都难达要求,甚至有部分企业根本没有设立统计台帐。

       2、统计时效不能得到保证。最直接表现在统计报表上报不及时,30%的企业统计人员无法及时上报统计报表,70%的统计人员需要上级部门的提醒与督促,不能自觉上报,对统计时效有着重要影响。

       3、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极个别企业真实数据未出,上报统计报表数据大多数是预计数。预计数与真实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真实性也有着很大影响。此外,个别企业为一己私利瞒报,漏报统计数据也影响着统计报表的真实性。

       二、加强经济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开发区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开发区统计数据的质量,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做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强化宣贯,营造统计工作良好的工作氛围

       统计法是一切统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任何单位和组织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一根本法则,加大统计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要做到:

    首先,加大对企业领导的宣传贯彻力度,让企业领导知道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甚至违背统计原则是一种违法行为,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让其由被动变成主动的接受统计法。

     其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宣传贯彻力度。重点从统计人员应如何按照统计法要求开展工作、如何履行职责,采取定期不定期、系统与零碎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

    再次,加大统计法的执行力度。管委会会同统计局等有关单位要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对严重违反统计法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严肃查处。

       (二)健全网络,确保统计队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建议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会同统计局有关部门对开发区企业统计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对应设置统计机构而未设置的企业,责令其按要求设置,对应该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而没有配备的责令其立即纠正。对统计人员配备不达标的要求企业按标准配备。

       (三)突出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的统计队伍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统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更新统计人员知识,培训其掌握运用新技术、新技能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其职业操守的培训,增强统计工作的责任心与光荣感,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

       (四)明确责任,健全统计工作奖惩机制

       要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的考核,对企业不按规定做好统计工作的,除按统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开发区管委会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办法,如与优惠政策挂钩,对统计工作不到位的企业,在兑现优惠政策时,予以考核惩罚。对企业的统计人员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惩罚办法,对工作做得好的企业统计人员除了给予物质性的奖励以外,还要与统计人员晋级、评定职称挂钩,对于严重不称职的统计人员,建立通报批评制度,取消其考试晋级资格。

              (作者单位:宿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呼应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即将作出支持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决策,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宿迁更大突破之我见”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作为服务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职能部门,虽然不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但如何履行好职责、带领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在宿迁更大突破的进程中贡献力量,始终是我们思考的课题。经过几天的专题调研并结合日常工作积累,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宿迁更大突破,需要残疾人参与,通过就业平台,残疾人同样能够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放在宿迁更大突破的大局中来定位

       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在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残疾人作为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关注他们所具有的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他们的残疾。判断残疾人的能力,应该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而不是不能干什么,这是认识残疾人能力所应有的态度。虽然残疾人某些方面的功能受到了损害和限制,但通过社会提供相应的功能补(代)偿,他们就可以同健全人一样施展才能,参与社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最终的受益者不仅是他们自己,也包括其他社会成员。宿迁现有34万多名残疾人,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的社会群体。在他们中间,有工作积极、吃苦耐劳的优秀员工,有才华突出、思维敏捷的领导精英,有引领市场、勇于创业的致富能人,有叱咤体坛、挑战极限的运动健将,有技艺精湛、令人称绝的文艺才俊。事实证明,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宿迁更大突破的参与者。

       基于这一认识,全市各级残联组织不断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力度,自2006年以来,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按比例安置、劳动力转移安置等扶持措施,使1.2万名残疾人走上了就业岗位,全市劳动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率已达49.8%

       (一)抓好培训帮助就业。全市各级残联采取“救助与扶贫相结合、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定岗培训和委托用工单位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几年来,全市通过自培、委培、代培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超过100期,使9469名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沭阳县残联与县扶贫办、劳动局建立合作培训机制,每年有500名残疾人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泗阳县依托泗阳霞飞职业技术学校,常年开设计算机、服装、车床、电焊等中长期培训班,培训质量好,学员就业率高;泗洪县实施“盲人小康工程”,为全县45岁以下500多名盲人提供免费的保健按摩培训,就业后月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

       (二)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就业。充分发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使残疾人通过福利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源。目前,全市在福利企业工作的残疾人达到3100人。沭阳县兴华铜业有限公司一个单位就安置残疾职工99人。用工单位全部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

       (三)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就业。认真贯彻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地税、财政、人行等部门的密切协作下,全市通过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效地推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全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已达1028人。

       (四)加强引导转移就业。全市建立了残疾人劳动力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就业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与常州、苏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福利企业建立长期劳务输出合作关系,及时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为就业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沭阳县在今年2月份开展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向南京白象食品有限公司、昆山晟泰纸箱厂、扬州织布厂等用人单位输送残疾人46人。泗洪县在苏、锡、常等地建立残疾人劳务输送基地,与省内外100余家企业建立了用工关系,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该县在外务工的残疾人中,有三分之一人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和中层管理人员,响亮地打出了泗洪“残障铁军”的品牌。全市异地转移就业的残疾人已达7800人,每年的工资性收入达1.49亿元。

       (五)鼓励扶持灵活就业。全市在促进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高度重视和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通过提供政策优惠、搭建创业平台、帮助资金信贷等措施,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一批创业能人脱颖而出。全市自主创业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残疾人已超过700人,其中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有12人,超过500万元的有28人。盲人按摩店从2006年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46家。沭阳县肢体残疾人乔成龙,创办了江苏康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既吸纳了35名残疾人就业,又使自己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多次被市县表彰为“十佳创业青年”、“劳动模范”。泗阳县肢残人邢宗超创办了宿迁超艺装饰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助力车已出口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有了这些典型带路,使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看到了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引导了更多残疾人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正视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残疾人参与宿迁更大突破扫清障碍

       虽然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部分残疾人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从总体状况看,残疾人就业情况与社会就业的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因无法就业,只能依靠家庭供养或领取“低保”维持基本生活,处于社会生活的最“底层”,社会发展的物质形态是财富和资本的积累,表现在人的层面上,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群体最大化,分享财富的群体最小化。如果按每名未就业残疾人每月最低基本生活支出200元计算,一年最少需要2400元。反之,每名就业的残疾人每月最低工资收入600元,一年就可以创造财富7200元。依据这一财富加减计算法,有1名未就业的残疾人,一年就要消耗和少创造社会财富9600元。宿迁处在劳动年龄段未就业的残疾人约有5.98万人,全市每年间接损失的社会财富约6亿元。而实际上每名残疾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工资待遇,其为社会节约或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6亿元。

       从综合调研情况上看,残疾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认知程度低、就业机会少。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残疾人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虽然政府对其采取了保护与促进的政策措施,但残疾人就业机会仍然偏少。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要特点是社会用人单位平等履行义务,是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但由于部分社会用人单位把接收残疾人就业当作额外的包袱和负担,宁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肯录用安置残疾人就业。2009年,宿迁按比例分散就业的残疾人只有219人。与此同时,在企业就业的残疾人中,未办理社会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因多数福利企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低端产品,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佳,不少企业退出了福利企业行列,对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体地位产生了巨大冲击,残疾人就业机会减少。以沭阳县为例,目前福利企业仅有13家,在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从2008年的1262人,下降到目前的410人。

       二是文化程度低、岗位落实难。造成残疾人素质和就业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统计数字来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残疾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3.9%,而这个比例在健全人群中则高得多。所以,残疾人自身原因限制了对高端就业岗位的奢求。

       三是劳动报酬低、工作环境差。调研中,我们发现,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主要分布在一些操作简单、工作条件简陋、收入低微的行业,甚至是健全人不愿干的岗位。从刚刚进行的《残疾人就业情况问卷调查》来看,市内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大部分月工资都仅维持在最低工资标准,明显低于健全人劳动力收入。

       四是优惠额度低、政策执行软。虽然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资助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贷款扶持。而实际操作起来,不但手续繁琐,优惠额度低,而且随意性大,很难执行到位。

       三、认真落实促进和保护残疾人就业政策,让更多的残疾人在宿迁更大突破中实现人生价值

       创造最好就业环境,把残疾人转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过程和结果就是对宿迁更大突破的诠释。目前,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残疾人人均收入只有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低保只能吃饱,康复可以自保,就业才能过好”,是残疾人的心声和迫切要求。一个合理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不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只要付出劳动,都能取得合理报酬并得到尊重。这不是乞求社会对残疾人的恩赐,也不是对用人单位“效率”的损害,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为此,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就业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保护促进政策,引导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实行保护,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证。一是认真执行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投资主体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不断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规模。二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动员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要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力度,对超比例安排就业的实行奖励,对拒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依法给予处罚等措施,调动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促进残疾人灵活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公益岗位和专营岗位,结合城镇、社区建设,促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四是政府投资或扶持民办机构建设庇护残疾人康复安养机构,将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列为残疾人庇护工厂专产和专营,并优先采购。扶助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人就业。五是积极帮助农村残疾人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二)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残疾人就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能力。要建立教育、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创造条件。重视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学历层次和水平。各级残联、教育、劳动、民政等部门以及各公共培训机构应密切配合,根据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市场用工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多方位、多领域的,实用性强、见效快的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残疾人尽快脱离贫困。与此同时,建立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档案和信息库,把残疾人受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联系起来,将劳动部门劳务市场获得的供求信息与各级残疾人培训信息联网,随时掌握残疾人接受培训后的就业状况。

       (三)进一步激发创业潜能,鼓励残疾人创业。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要加强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对残疾人创业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和扶持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使残疾人放心就业。成分发挥各级残疾人就业管理机构作用,加强就业工作网络建设,不断提高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能力的评估鉴定,针对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和技能状况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帮助残疾人克服身心障碍,转变社会偏见,提高残疾人科学技术水平和就业层次。

       综上所述,宿迁突破,人人有责;宿迁更大突破,需要残疾人参与。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试论创业文化给力经济的发展

朱进梅  马焕展

       2010112上午,中国食品行业巨头蒙牛乳业集团宿迁液态奶项目在宿迁经济开发区开工奠基;同日上午,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2950万美元的中国汇源集团宿迁项目在宿迁经济开发区举行投产庆典;还是同日上午,“中国宿迁食品产业园”揭牌。这是第五届宿迁创业文化节期间发生在宿迁大地上的三件“经济事件”,也是近年来宿迁建设创业文化给力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覆土奠基——创业文化给力经济发展的缘起

       19967月,国务院的一纸批文将原县级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聚拢在一起,勾画出了地级宿迁市的轮廓,也托起了这片年轻而积弱的土地无限的希望。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原因,生活在宿迁大地上的百姓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了不负历史的选择、改变落后的现状、加快发展的步伐,历届市委、市政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带领全市广大干群开拓奋进,艰苦奋斗。建市的头十年,宿迁建设从零起步,各项事业百废待举。广大干群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忍辱负重,奋力拼搏,硬是闯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总体温饱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民生得到较大的改善。

       十年探寻,十年锤炼。人们在建市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边干边思索,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经济发展需要外力的帮助,但真正长远发展还得靠自己;外出打工可以使部分人小富,但真正让大家大富共富还要靠创业。一个文化尤其是创业文化落后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就很难提高,即使获得一时的增长,也难以为继;一个文化尤其是创业文化活跃的地方,社会充满活力,市场经济程度就高,就可以长久发展。

       200658,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动员大会上,市委提出了“建设富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的号召。从此,以“建设创业文化,引领发展潮流”为核心导向,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显著特征,以“由认理讷言向明理敏行转变、由守业守旧向创业创新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义并重转变、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细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文化”在全市风起云涌。经过几年的深化和完善,宿迁创业文化建设内涵不断深化,并磨砺出了“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这种精神,指引着宿迁经济社会阔步前行,并成为引领宿迁跨越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二、培土育壤——创业文化给力经济发展的铺垫

       和其它一切文化现象一样,创业文化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文化,它需要时间的积累,肥沃土壤的培植,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对此,市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的发展,确立了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思路,探索和实践符合区域特点的创业文化架构体系,把创业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创业文化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业实践之中。实践证明,这一决策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是正确的高明之举。

       给力创业,从思想认识引导入手。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电台、乡村文化墙等载体,强势发动,强力推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宣传教育活动。在报纸上开辟“创业课堂”、创业文化ABC等专栏,宣传创业政策和创业事迹,向读者灌输创业理念,激发民众创业意识;在电视台、电台开辟 “创业之路”、“创业文化大家谈”等专题,向观众讲授创业技能、创业路径、创业感悟等创业知识,启发创业思路,挖掘创业潜能;创设宿迁创业文化网,宣传创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创业文化交流;在机关和企业单位开展“创业在于行动”、“创业重在服务”等大讨论活动,充分发挥干部和企业家对社会风潮的引领作用,让创业的思想观念扩散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宿迁创业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对全民创业形成共识,引起共鸣,激起共振,形成崇尚创业、激励探索、赞赏成功的社会主流舆论。

       给力创业,从提高创业主体素质入手。创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培育造就出千千万万的创业主体,而提高创业者的素质是走向创业、成功创业的关键。为此,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了“创业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对大中专、初高职在校学生、城市下岗职工、农民群众、退伍军人、机关干部、企业职工、返乡创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进行创业理念、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教育培训,增强他们把握创业机遇、搏击市场的本领。同时通过编印《宿迁创业文化简明读本》、《宿迁创业指南》、《农村创业实用科技指南》等,普及创业知识和技能。

       给力创业,从完善服务体系入手。成立宿迁市创业文化联席会议,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互助联盟、创业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努力构建出党委政府引导、创业者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服务网络。制定出台《宿迁创业文化建设纲要》、《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宿迁市全民创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政策优势打造创业“高地”。建立公职人员义工组织,积极开展 11创业服务”、“千名义工助千户”创业行动等义工活动,使创业服务面向创业者、走进创业者。设立文化宿迁杯,建立健全创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考核与综合考评机制,引导创业文化建设向实事靠、向基层沉、向深处挖、向高点攀。在全市组织开展“创业文化进乡村”活动,实施“四送四进”工程(送政策进心坎、送技能进岗位、送服务进农家、送项目进田园),并依托乡镇文化站挂牌成立105所农民创业学校,充分激发基层创业活力。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创业培训拓展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实用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建立创业辅导师资库,成立市创业辅导专家团,协助政府推动创业辅导工作的开展。上述举措,在制度政策上保障了全民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给力创业,从活动深化推进入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主题活动是助推创业实践的有效途径。每年的全民创业培训月、创业指导服务周和创业文化节,已成为宿迁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自开展创业文化建设以来,宿迁已成功举办了5届创业文化节,一届一个主题,届届特色鲜明、活动丰富;每年春节前后均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全民创业培训月”活动,更是让各类群体大快朵颐,争相“充电”;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创业指导服务周”活动,为广大创业者集中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创业事成。几年来,全市开展各类创业活动达100多项。持续不断的主题活动,点燃了一股股创业激情、唱响了一曲曲创业之歌、成就了一个个创业梦想。目前,全市已有“三来一加”项目1.48万个、从业人员95万人,个体工商户14.97万户、私营企业2.48万家。

       三、破土而出——创业文化给力经济发展的成果

       宿迁创业文化建设激发了群众的创业精神,开启了群众的创业智慧,提升了群众的创业本领,优化了群众的创业环境,为加快宿迁的快速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996年到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827亿元,是建市初的6.6倍;财政总收入由7.68亿元增加到130.2亿元,是建市初的17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3.42亿元增加到63.1亿元,是建市初的18.4倍,在全国334个地级市中排名由2005年的第164位跃升到2009年的第81位,四年跃升83位,年均增长4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亿元增加到800亿元,年均递增33.1%,是建市初的4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46元增加到111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元增加到6057元,年均分别递增10.8%8.9%,分别是建市初的3.8倍和3倍。宿迁连续三年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1019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9亿元,增长14.1%110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167.2亿元,增长5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2.9亿元,增长4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09万元和6625元,分别增长12%15.6%,继续保持后发快进、跨越攀升的良好势头。全市产业结构比例由建市之初的47.7:30.8:21.5调整为2009年的19.3:46.3:34.4,完成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转变,步入了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发展新阶段。

       201010月,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全民创业型社会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全民创业指数评价课题组”对宿迁市的全民创业指数、全民创业环境、全民创业文化进行调查评价,认为宿迁已达到“中国创业之城”标准,从而授予宿迁“中国创业之城”荣誉称号,这是宿迁大力开展创业文化建设结出的喜人硕果。宿迁,也成为全国第21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创业文化”已成为宿迁最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主流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引导人们自觉创业的行动指南、各类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柱,已成为宿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河北、吉林、广东、安徽、重庆、江西、甘肃、浙江、云南等地纷纷来宿考察,更好地传播了宿迁的创业文化,提升了宿迁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展望未来,创业文化必将为宿迁实现更快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                  (作者单位:市人社局  市委宣传部)

 

 

 

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的几点思考

郭永山

       中共中央颁布的《工作规划》明确指出:反腐倡廉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需要,为市委实现宿迁更大突破保驾护航,必须深入实际,着力探究教育什么、怎么教育,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全市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增强实现宿迁更大突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宿迁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成效明显,在完善机制、分类施教、拓宽领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发挥了比较好的社会效应,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一是教育作用的信心不足。随着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更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被查处,一些党员干部不禁产生疑问: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长期处在教育人的位置上,廉洁从政的道理不会不明白,为何最终却成为反腐倡廉教育的反面典型?因此对反腐倡廉教育表现出明显的信心不足,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衍生出以下心态。心态之一:教育是个“虚东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廉洁干部不用教育,是腐败分子教育不起作用,搞教育意义不大。心态之二:教育是个“软指标”,拖一拖,放一放,对全局影响不大;且教育不仅不能产生效益,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开展。心态之三:评价教育效果难有统一衡量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搞不搞问题不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反腐倡廉教育抓而不紧。

       二是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反腐倡廉教育有时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一锅煮”、“一刀切”,是教育针对性不强的突出表现。例如,教育通过上大课的方式进行,“同一化”现象普遍存在。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重点岗位与一般岗位,甚至不同行业与不同领域的人员都使用同一种教材,听同一类报告,办同一类培训,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是教育的实效性不够。造成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一是孤立抓教育。没有与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纠风等有机结合,教育的说服力得不到体现。二是形式大于内容。追求表面功夫,不讲求实际。三是没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把教育与解决党员干部党风党性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存在“走过场”的弊病。

       四是教育的感染力不强。一是教育缺乏时代特色。教育活动停留在读文件、听报告、做笔记、写心得的传统层面上,与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脱节。二是警示教育存在缺陷。认为开展警示教育是“自我抹黑”、“自打嘴巴”,避讳使用本系统、本单位的案例。往往只是从报刊、网站上找来几个案例作解读或搞图片展览,难以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三是教育缺乏亲和力。总是以“冷面孔”示人,开口闭口讲大道理,找不准切入点,不能令被教育者心服口服。如开展教育单向灌输的多,互动交流的少;被动接受教育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削减了党员干部参与教育的热情。教育者授课技能欠佳,抓不住重点,感染力打折扣。

       五是教育缺乏长效性。一是教育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设定短期目标,热衷于搞“短、平、快”,结果往往是“一阵风”、“走过场”。二是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有名无实。党委和政府部门对教育缺乏统筹安排,落实起来没有真正形成“一盘棋”的格局。三是缺乏专职宣教干部,基层做此项工作的同志往往身兼数职,这种状况在县区及一些部门十分普遍。

       二、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的对策

       1、深化认识,把反腐倡廉教育摆上重要位置。要纠正“教育无用论”和“教育万能论”两种错误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反腐倡廉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反腐倡廉教育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切实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同时,要从认识上明确,反腐倡廉教育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发挥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摒弃指望单靠教育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的错误观念,也要改变一旦有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就彻底否定教育作用和成效的片面看法。要切实把反腐倡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把教育纳入党的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增强信心,扎实推进。

       2、突出重点,分层实施,全员覆盖。一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及“班子成员”的教育。第一,以身示范教育。通过塑造自身形象教育,要求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形成强烈的“工作磁场”,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第二,举办党员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进行教育,同时将党政班子成员列入培训规划。第三,加强廉政“节点”教育。要抓住领导干部新提拔任用、群众有反映、重大节假日来临等廉政“节点”,开展廉政诫勉、廉政规劝、廉政提醒等教育。同时要加强对重点岗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培训,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二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岗位职责教育。通过教育,深化权力来自人民的认识,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找准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高标准履职尽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要加强对一般公职人员进行廉洁诚信教育。要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理念,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行为习惯。

       四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利益风险教育。要求涉及人、财、物,以及执法、审批等重点岗位的党员干部,明确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国利民,用不好则害人害己。一定要做到清廉自律,洁身自好,在思想上牢牢绷紧“利益风险”这根弦。

       3、整体推进,发挥教育的综合效应。一要发挥制度约束力。要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瓶颈性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相关制度,努力将腐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制度的预防作用。二要发挥监督制衡力。要整合监督资源,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力,突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突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三要发挥惩处威慑力。要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办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并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惩处的治本功能和震慑作用。四要发挥改革推动力。要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把改革引向深入。有条件的地区要探索建立廉政保证金、超额完成任务奖励等配套制度,增加公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增强抵制腐败的内在动力。

       4、以案说纪,强化教育的震撼力。一要把办案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将办案与准备“案教”的过程同步推进,做到早策划、早剖析,达到查办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二要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充分利用好警示教育资源,每年将发生在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典型案例归类整理,剖析犯罪分子违纪违法的蜕变过程,找准诱因,吸取教训。三要剖析深层次原因。引导党员干部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警醒党员干部自觉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四要建好警示教育平台。把警示教育基地阵地化、经常化、制度化,充分运用典型的腐败案例、直观的图文素材、真切的囚牢体验、发人深省的现身说法等形式,为反腐倡廉教育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

       5、以文化人,用廉政文化夯实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市县区每年要精心拍摄二至三则针对性强的廉政公益广告,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其他户外媒介展播或刊登。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工厂、进学校、进企业等“六进”活动。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一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并发挥示范效应。

       6、构建机制,实现反腐倡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构建四个机制:一是部门合力机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纪委组织协调,组织、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党校、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二是教育平台机制。利用各地历史、文化、教育等资源,建设一批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打造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的阵地和平台。三是经费保障机制。将反腐倡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持并适时增加教育的财政投入,保障教育活动的长期开展。四是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班,不断增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宣教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着力打造过硬的宣教干部队伍,为反腐倡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作者单位:宿迁市纪委)

 

 

 

略谈组工干部杜洪英的“进步观”

    曾读《人民日报》仲祖文201092《一名组工干部的“进步观”》一文,了解到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组织员杜洪英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干了31年,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她说:“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了特殊含义。

       人是社会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种种“欲望”目标的印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既是从众心理,又是自然现象。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对人性追求的赞美。因此,一个党员干部追求政治上的进步、职务上的升迁,经济上的利益、实属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

    然而,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中,在一定的环境中,因为有时职位总是受限制的,进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有的党员干部都可能会在职务进步上遇到“另一番景象”、另一番待遇。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少数干部在职务进步上心态浮躁,精心设计自己飞黄腾达的官场仕途。两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就闹情绪。一旦“设计”落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感到前途无望,就怨气连天,无所作为,混天了日。眼睛盯着位子、暗地算计升迁、一心谋划进步,“大失所望”恐怕就在所难免,其结果只会走进死胡同、钻进牛角尖。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把得不到进步作为贪污腐化的借口,收受贿赂、收敛财产,放纵自己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他们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殷切希望,败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也严重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作为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就应该向杜洪英学习,以张思德为榜样,把平凡工作越干越好看作最大的进步,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无怨无悔,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者单位::宿城区委宣传部)

 

 

 

骆马湖渔民文化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马志春  张国栋

       当今世界,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区)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社会文化的发展,并采取了增加文化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就文化场馆建设来说,基本上达到了市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县(区)有“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一站”(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此外,还有针对特定群体的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然而,社会流动性比较大的渔民(船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属于农民中的特殊群体,然而却没有一间为他们服务的农家书屋;以行船为业的船民和从事水上作业的工人类似,然而,职工书屋也与他们无缘……

       宿迁号称“两河两湖水乡”,有渔民(船民)20多万人。其中毗邻中心城区的骆马湖堪称宿迁的名片。那里渔民和船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可以称得上是全市渔民的一个缩影。近期,市图书馆调研组来到骆马湖边,对宿迁境内渔民的文化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初步了解全市渔民(船民)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骆马湖地区渔民(船民)文化生活现状

       骆马湖位于沂沭泗水系的下游,跨徐州、宿迁两市,其主体部分位于宿迁市境内,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湖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32,湖中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据统计,沿湖区共有6个乡镇,11个村(居委会),分别分布在宿迁市的宿豫区、湖滨新城开发区和新沂市、邳州市;沿湖农民中,有2.8万人是长期以渔为业的渔民(其中宿迁市近2万人)。骆马湖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砂资源,湖区现有5个采砂作业区,有采沙船1300多艘,从业人员多达近万人,加之从事水上运输的船民,宿迁市骆马湖地区渔民(船民)总数达3万人。随着骆马湖的进一步开发和水系沟通促进水上交通运输的兴起,渔民(船民)数量还将逐年增加。

       自古以来,依托湖区丰富的渔业资源,居住在湖边的人们素有农时种植与收割、农闲撒网捕鱼、休渔期行船跑运输的习惯。由于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水上生活,渔民们很少能够像陆地上的居民一样享受快捷、方便、高雅的现代文化娱乐生活。加之长期生活在湖中,很难看到报刊图书,看电视又受限于电源、信号等因素,时断时续。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平时闲下来的时候除了喝酒就是睡觉,还有一部分人以聚集在一起打牌的方式来消磨时光,甚至通过赌博来寻找刺激。一些生活不太富裕的渔民只能长期生活在小岛或鱼塘边上的茅屋里,没有照明设备,没有文化娱乐,他们就这样过着单调、封闭的原始渔猎生活。长期的水上生活造成了广大渔民大都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普遍文化知识落后、劳动技术单一的局面。不少人思想封闭、观念陈旧,甚至存在着一些封建迷信和落后、自私、狭隘的思想。

       在湖中从事水上作业和运输的船民们则群体构成复杂,不但有本市的,还有外省市的;他们有的是合法持证经营,有的则是非法采砂和营运,整天和水政管理和警务人员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们的水上文化生活也相对匮乏,少数人法律意识淡薄,拉帮结派、欺行霸市现象时有发生,各种新的水上社会扰乱、治安问题不断出现。

       可见,只有丰富渔民(船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才能构建和谐水域,确保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才能让渔民们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情况。湖区行政和治安管理部门已在自觉地进行文化传播,为提高渔民(船民)文化生活水平尽心尽力地工作着。特别是2006年,宿豫区公安部门在湖区成立了骆马湖水上流动警务室,依托与船民容易接近的地理优势,有效地开展了对渔民(船民)进行文化传播和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针对湖中文化书籍缺乏的情况,他们在水上流动警务室的值班船上建立水上图书室,并逐渐成为渔民们读书看报、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地方。据该图书室的创办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徐守京同志介绍,他们现有各类图书、报纸、杂志近2000册,全部免费免证向广大渔民(船民)借阅。对远离警务室的船民,民警主动划船将图书报刊送到船民手中。考虑到渔民(船民)流动性大,为了方便图书借阅和流通,他们还刻制了一枚“流动传阅,凭书调阅”的“专用章”,渔民(船民)既可以凭盖有“专用章”的图书报刊到水上图书室调换,还可以就近相互调阅。水上图书室创办4年来,已为渔民(船民)提供免费借阅图书服务1000余次,接待信息咨询160多次,深受广大渔民(船民)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湖区渔民(船民)们的文化生活状况与周边乡镇农民和社区居民、职工差距较大,而且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单纯,缺乏对先进文化的追求热情。长期生活在水上的渔民(船民)们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作息习惯,相应地产生了一种比较单纯的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下,渔民(船民)们心安于守业守穷,比较认理讷言,人际交往非常单一,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的单纯思维,导致他们缺乏自觉学习、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接受新鲜事物及先进文化的强烈愿望。如此下去,他们继续过着单调的生活,文化生活长期落后,形成了一种非良性循环。

       2、技能单一,无人组织文化活动。在当地渔民(船民)里,他们的劳动技能大多是靠父传子、哥带弟或“拜师学艺”式的传帮带而获得,所以除了渔业捕捞和行船之外,大多数渔民(船民)别无所长,有文艺兴趣和天赋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极少。相对而言,他们的劳动技能、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普遍单一和落后,加之广大渔民和船民基本是渔船作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分散性,这也增加了组织文化学习和娱乐活动的难度,最终形成了放任自流,无人牵头组织,文化生活匮乏的局面。

       3、设施单调,湖区文化资源较为贫乏。水上生活的特殊性导致了湖区文化娱乐设施的缺乏,渔民们闲暇之余几乎没有休闲娱乐的去处。仅有的水上图书室等文化场所和活动空间比较窄小和单调,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也很有限。尽管水上图书室承担起了部分图书借阅等文化服务方面的功能,但是这里的图书报刊大都是警务室的工作人员从陆地上零零散散带过去的,图书的数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不仅时效性不强,种类也不够丰富,管理上不够系统和科学。

       三、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更好地改进骆马湖地区渔民文化生活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广泛共识。越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越是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就越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方面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做好引导工作,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追求文化、热爱生活,让他们感觉到劳动的意义与乐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最终能够在广大渔民(船民)中形成一股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追求创业创新的价值取向。但是,宣传教育要讲究形式,最好能和渔民(船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结合起来,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2008年底,船民王学德和王学修弟兄俩一年辛辛苦苦养了十几网的草鱼,本打算卖个好价钱,没想到金融危机来临,鱼价大幅度下跌,弟兄俩很着急,想贱卖一时又卖不出去。通过在水上图书室读书看报,得到信息,估计春节后鱼价可能会上升,他们耐心等到三月份,为期四个月的禁捕期开始,鱼价由每斤4元钱涨到每斤62角,一下多赚5万多元。这一事例宣传出去后,不仅吸引许多渔民经常往水上图书室跑,还促使他们固有的思想悄然发生了转变,更加相信科学、相信文化了。

       2、加强活动组织,营造文化氛围。建议湖区管理部门结合日常工作,利用管理平台和巡逻艇,经常播放科学文化知识和歌曲、地方戏、广播剧等文艺作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唤醒渔民(船民)们的文化消费意识,积极引导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每年的37月是骆马湖的休渔期,有关部门可以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组织渔民(船民)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也可以在休渔期组织渔民们上岸到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甚至市、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参观学习,让渔民们(船民)懂得什么是先进文化?如何开展文化活动?从而开阔眼界,提高认识,调动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当地政府也可以组织渔民(船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给予优惠政策让渔民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各类“渔家乐”等劳动和休闲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条件成熟时还可举办渔民(船民)文化节等,不仅可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还能带动湖区和水上旅游业的发展。

       3、增加文化投入,构建活动载体。由于渔民(船民)在当今社会结构中处于非主流地位,渔民(船民)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总体来说相对偏低,却又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加之湖区的文化资源相对缺乏,渔民(船民)的文化生活被边缘化和淡化。为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湖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社会各界也应伸出援助之手,努力搭建文化活动载体,送文化进湖区,为广大渔民(船民)们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决不能让湖区成为被社会文明遗忘的角落和文化惠民普照不到的死角。

       为此,宿迁市图书馆尽自己所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通过与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合作,在渔民(船民)较为集中的宿豫区皂河三湾码头共建了全市第一家骆马湖水上流动图书室(据悉也是全省首家水上流动图书室),并于今年9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免费为渔民(船民)提供图书报刊借阅、信息咨询等服务。目前,宿迁市图书馆已精选了3000多册适合渔民(船民)阅读的图书报刊和光盘,还专门提供了书架和电脑,由宿豫公安分局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并吸收了水上流动警务室(船民学校)的管理经验,一待开放便全天候为渔民(船民)提供服务。以此丰富渔民(船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渔民(船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改善,为构建和谐湖区文化尽绵薄之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以骆马湖为代表的特殊水域环境下的渔民(船民)群体,在全市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局限,长期比较封闭,他们更需要先进文化的熏陶,更需要通过文化活动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抚慰心灵、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分子,渔民(船民)们也应该和其他社会群体一样享受公平、平等的文化服务。这也是构建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通过本次调研,希望能够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渔民(船民)这一特殊群体文化生活的关注,从而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其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好地推动文化宿迁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宿迁市图书馆馆长、副研究员)

 

 

 

开展红色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陈经山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何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搞得生动活泼,让青少年易于接受?近几年来,淮北中学关工委把开展红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贴近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泗洪是革命老区,素有“淮北延安”的美誉,抗战时期为苏皖边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淮北区党委、淮北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等机关均驻于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彭雪枫、黄克诚、张爱萍、张震、刘瑞龙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战斗过。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名英烈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并长眠在这块红色热土上。

    泗洪红色景点很多,雪枫墓园、县烈士陵园、朱家岗陵园和陈毅纪念馆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湖镇臧桥有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新四军九旅前身)成立遗址、陈圩乡大王庄村有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遗址,四河乡有彭雪枫将军亲自参加抗洪抢险筑就的大柳巷新堤——雪枫堤,孙园镇有新四军为当地群众开挖的“爱民井”等,泗洪已成为全省县级红色旅游景点最多的地方。泗洪作为革命老区,生活在这块红色热土上的人们,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耳濡目染之间,战争年代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已经浸入了泗洪人的血脉。近十几年来,泗洪就涌现出44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群体,有的获得“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有的获得“中国骄傲”荣誉。

    淮北中学是新四军四师与淮北行署共建的一所抗大式学校,她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红色教育的血液。为落实现实与历史的对接,校关工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配合学校进行泗洪革命斗争史、校史、英雄人物史的教育,组织参观、祭扫、寻访、学习等活动,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真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创造幸福生活更需要年轻人继续奋斗努力。

    二、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了实现红色教育的全面渗透,校关工委主动参与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让青少年学生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几年来,校关工委协助学校建起彭雪枫纪念馆、新四军四师战史资料馆、新四军四师实物陈列馆。在校园内,精心雕出彭雪枫将军塑像、首任校长任崇高先生塑像,对校园主要道路以新四军四师东进、西征活动命名为东进路、西征路,教学楼以四师当年创办的拂晓报为依据命名为拂晓楼。同时,参与筹集资金,设立彭雪枫奖学金、刘瑞龙助学金。在校外,校关工委与民政部门共建泗洪烈士陵园、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应山烈士陵园作为四大红色教育基地,并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新四军研究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学校关工委还发动“五老”开设了红色教育课讲座,协助校团委开展了“颂英雄”歌咏、征文比赛等经常性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滋养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美化了师生内在的精神气质,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2007年全国示范高中竞争力论坛上,淮北中学应邀作了经验介绍。

    三、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用亲历亲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2004年以来,校关工委参与制定了淮北中学《红色教育规划》、《徒步千里洪泽湖寒假考察活动十五年远景规划》、《铁流千里暑假考察活动十年规划》。20067月,校关工委申报的《淮河流域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植根淮河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两项课题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同时,校关工委协助学校政教处先后组建“革命史料百人采访团”、“天岗湖调查队”、“淮河考察队”和“洪泽湖考察队”,开展了“聆听湖畔风雷,回眸淮北烽火”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徒步千里搜集整理革命斗争史料和乡土人文历史,20062月正式出版了《盛世说湖匪》、《淮河流域的原生态传说》等校本教材。铁流千里考察队在路上搜集整理的《彭雪枫的故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案例,《温暖洪泽湖》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宿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宿迁市校本课程开发先进集体、江苏省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开展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中,校关工委充分发挥离退休老教师和部分在职教师的作用,会同学校有关处室组织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第一,利用暑假组建“铁流千里考察队”,开展铁流千里徒步考察活动。每届铁流千里考察队历时3540天。已先后进行了纪念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重走新四军第四师西征、东进抗日路等活动,参加活动的师生穿越豫、皖、苏,历时35天,步行1900多华里,考察队全体队员受到二炮原政委彭小枫上将、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同志的亲切接见;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途径六省,重走刘少奇同志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路活动,历时40天,步行3000多华里,途中编写了《铁流快报》120份。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徒步到韶山;为纪念刘瑞龙同志诞辰100周年,重走刘瑞龙同志东进淮北的抗日路,徒步到川陕。第二,利用寒假组建“洪泽湖考察队”,开展徒步千里洪泽湖活动。洪泽湖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淮北、淮南、苏北、苏中四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内海”,富含生动感人的革命事迹,融合了厚重的中国红色文化,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每届洪泽湖考察队历时1015天,已进行了五届。第三,利用会考、高考、中考、五一、十一、元旦六个放假时间,组建“天岗湖调查队”,开展天岗湖畔访英雄活动,每次调查历时35天。七年来,仅校关工委陈经山老师一人就徒步行走了1万多华里,200余名未成年人跟着他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开阔了视野,更提升了综合素质。全国有数百家媒体报道了淮北中学关工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087月,我校关工委协助开展的“铁流千里”考察活动被省文明办评为“七彩夏日”优秀活动项目。11月,校关工委陈经山老师获得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北中学)

 

 

 

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法律文化的思考

陈银利

       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长三角区域带动了我国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辐射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任何区域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和谐,长三角也不例外。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时,把民主法治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要素中的首要地位,反映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此基础上,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长三角应以打造先进法律文化为目标,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再次引领潮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一、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法律文化的可行性

       (一)长三角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具备发展法律文化的基础

       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法律文化有其独特的内在结构,这一结构由两个层面所构成,包括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将长三角打造成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示范区,具有特殊的意义。

       长三角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南北交汇的中心地带,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生产力布局与城镇积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圈是世界上6大城市圈之一,居我国3大城市圈之首,在未来15年内,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市场基础、文化基础、交通基础设施等协作基础,这奠定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为打造先进法律文化打下了基础。

       第一,经济基础上,江苏省正进行产业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的集体经济,浙江省分工明确、协作紧密、产业或行业簇群化的民营经济,上海市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资金和技术、城市功能改造后的国有经济,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为发挥各地优势,进行协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制度基础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等协调机构已经建立,三地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已经运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正在探索和形成中。

       第三,市场基础上,两省一市市场经济发达,配套社会体系较为相近、完善,并已共同发布“长三角工商一号、二号”文件,营造统一的市场准入环境、执法环境和法治环境,打破行政界限,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开放格局。

       第四,文化基础上,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共同的文化历史,经过吴越文化、六朝文化、隋唐文化、海派文化等文化的熏陶,成为中国现代经济、文化荟萃之地,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

       第五,交通上,沿海、沿江区域内高速公路和沿江、沿海航运通道已形成网络,真正将长江三角洲两翼融为一体。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等建设完成,上海、宁波、南通等深水组合港群协调发展,以及沪宁铁路、沪杭铁路、沪宁高速、沪杭高速铁路,从交通上把上海、江苏和浙江紧紧连接在一起。

       (二)和谐的区域发展目的是长三角打造先进法律文化的根本

       1.具备和谐长三角的法制条件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与实施,长三角地区比较突出的是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根据法治社会的要求,完善已经制定的法律,包括原有法律的修改、补充和废止。经过近些年的立法制度、行政治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加速整合了区域内的各种法治资源,使各城市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建设和谐长三角质量。

       2.具备和谐长三角的法律观念条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集中、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02,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对31个省、市、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排序中,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列第二、第四和第六位。2006,长三角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的28. 39%,上海、江苏和浙江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分别为39. 85亿元、80. 56亿元和43. 01亿元,占全国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的32. 05%,同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为6.1万人,占全国总数的22. 97%。如此教育发达地区,公民的法律素质良好表现如下:一是法律至上思想初步形成。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在社会规范中具有最高权威,所有的社会规范都必须符合法律的精神。法律至上既能够维护中央和国家统一领导的权威,又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享受到法治社会的公民自由,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公民个人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表明,无论是上海、江苏还是浙江都走在全国法制的前沿。二是权力制约已引起重视。公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公共权力在其运行的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实践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然会被滥用。权力制约就是要依靠法律的规定,界定权力之间的关系,使权力服从法律。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启行政公开制度,积极打造透明政府。三是权利本位观念逐步形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本,尊重和保障权利和人权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随着我国《物权法》等一系列重要法规的出台,公民的维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三)中央决策决定长三角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强调,“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好地支持中西部地区,促进全国区域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以带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发展长三角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区域共同市场,进而形成中国统一市场,力争缩小中国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创造和谐社会。

       二、长三角地区法律文化的突出问题

       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发展状态:跨区域的经济融合方兴未艾;园区整合浪潮迭起,特色产业链型经济初具规模;部门合作初露端倪,制度效应蓄势待发。但是,在法治层面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地方博弈、行政壁垒导致低效率高成本的竞争

       目前长三角仍旧是一种以行政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两省一市的行政职权配置和行政区域归属不同。上海是直辖市,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南京、苏州等城市在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内,杭州、宁波等地隶属于浙江省。行政上的相互独立,使得其中的25个城市在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具有重大差别,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组织行为和管理能力缺乏协调性,限制了人才、商品、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导致生产资源、人力资本、科技力量、创新能力的浪费。正是由于行政壁垒的存在,区域共荣的大目标与地方利益的“小算盘”之间时常存在着矛盾冲突,导致统一的市场体系被行政区划所割裂、行政区产业结构呈现趋同态势、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完全实现共建共享。

       (二)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配合机制

       例如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运作整体,但长江三角洲在港口、机场等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强烈的地方化特点,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配合。如在港口建设方面,宁波北仑港原本就是为上海准备的,上海不利用北仑港,反而自己建一个洋山港。宁波北仑港建设成本要远远小于洋山港,而整个洋山港工程的预算成本据说要超过1000亿人民币。这种恶性竞争造成了极大的重复建设现象。

       (三)制度建设的滞后

       毋庸置疑,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协作发展,涉及交通、能源、环保、科技、旅游、人力资源、信用体系、质量监督、产权交易等领域的项目合作成果需要法律保障,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环境保护、交通卡互通等合作过程需要法律支持,以区域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协作机制需要法律监督,地方政府利益的冲突需要法律协调,建立一种市场无壁垒、无障碍、各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市场和共同规则需要法律确认并保障。在制度层面消除长三角地区的利益割据使长三角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制度体系势在逼行,也就是说,区域立法协调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重要环节。区域政策环境不平等,法制环境欠完善,区域统一市场形成难度较大;区域经济合作“重外轻内”,区域发展的内部关联度偏低;一些政策领域存在的跨区界溢出效应与司法辖区或行政辖区的利益边界不一致,影响着资源的合理配置;部门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增大了执法成本。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长三角区域法律文化发展的进程。

       三、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法律文化的对策

       (一)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根本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统筹城乡一体化,改善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一的现状,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是实现长三角地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根本。

       1.积极探索农村地区普法教育新模式是关键。我国目前的普法教育,是指政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全社会的法律宣传教育,“目的在于让全体社会成员获得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情感,确立法律信仰,”这种自上而下的普法教育模式在农村地区所取得的成效低于预期值。因此,首先要从发展的视角搞清楚现阶段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普法,提高农民学习法律的热情和自主性,同时要加大投入,突破陈旧的普法方式,搞好法律援助,将普法的重点放到现代法治理念和民主思想的教育宣传上来,提高农民对法律的深层认识。

       2.培育与改善农村法治环境是保障法律意识形成的一个实践的过程,法律只有在合理的运行过程中才能让农民现实地感受到,才能逐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农村的执法和司法运行是农村实现法治的重要环节,能够使法律真正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农村的法治环境需要各社会主体在主观上信奉法律至上,客观上严格和公正的执法与司法、主动而正确的守法,同时还需要完善法治监督体制,从而营造一种和谐的法治社会氛围,促进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信仰的确定。

       (二)寻求制度、政策上的创新和突破

       1.区域政府合作必须强化对区域内交通、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统筹与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

       2.区域政府间合作必须构建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产业竞争力。区域整体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区域特色优势的形成。因此,区域内各地必须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出发,统一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区域产业政策。通过对政府结构、政府的决策程序及其微观基础的考察和审视,推进问题的解决。因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即地方保护主义,根源在于现行的体制和结构,唯有打破现行的落后体制和结构才能体现政府职能,使区域间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区域政府管理高绩效的典范。

       3.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首先,通过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条例”的建立,对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目标主题、方式、手段、合作协调机构和形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具有一定约商联动”提升为“制度导向”整合和共享服务。第二,抓住制度创新的契机,在政策设计上,使地方性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制订与“国际化”的轨道相吻合,为我国金融法制的“国际化”提供经验和基础。

       4.建立长三角区域立法协调机制。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有25个地级市,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目标各有特点,地方差异明显。承认两省一市地方利益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是长三角区域立法协调的前提,长三角区域立法协调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地方与地方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存在着不协调、不统一的状况,所以,各方应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来求得平衡,寻找到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点。但立法层面的协调与经济合作是有所不同的,立法层面的协调是各种规则的协作与统一,它强调规则的适用性和平等性。必须承认,长三角区域合作首先是一种经济合作,当初制定规则是为了确立共同市场、共同规则,在经济利益层面上有较大的考虑。

       (三)宣传法治,必不可少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说明了文化对经济的显著作用,但是文化对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仍是一个较新的视角。区域法律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明显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主体文化的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接近、经济联系紧密,历史文化有众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法律文化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主要是通过价值观念选择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总之,一个区域是否讲究诚信、是否有法制文化和意识、是否有较强的社会合作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发达社会公德意识等价值观,这些均是发展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也是能否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区的前提。长三角推进法律文化的进程注定是艰巨的,漫长的过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读书,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道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忠厚传家久,读书济世长”,这是中华民族的古训。“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映雪读书”、“囊萤照读”之类的典故一直为人乐道。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读书。读书,是中华民族的国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书香之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书籍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升腾搭起了阶梯,是书籍为这座东方的金字塔垫起了基座。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忙,因为累,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淡了,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目前,中国的人均购书册数还不到欧美发达国家的20%,中国人均阅读图书仅为4.72本,而韩国为11本,日本为40本,以色列为60本。在电子阅读方面,我国亦处在“数字鸿沟”的沟底。总之,中国要在图书阅读量上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颇为遥远的路程。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值得警醒,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基本素质和创造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其实,时间是一个常数,关键就是看你怎样去利用。著名数学泰斗苏步青认为,只要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零散时间利用得好,它就能成为潜力很大的变数。鲁迅先生的比喻通俗而又形象,他说:“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是有的。”只要你损失一点睡眠,舍弃一点应酬,控制一点放纵,就可以读很多的书。干革命、搞建设哪能不忙?笔者认为越忙越要读书。“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才能越忙越有劲头,越忙越有成效。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的奠基人马克思不忙吗?他为了探索全人类的解放之路,潜心钻研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撰写《资本论》,在食不果腹的困境中,天天都到大英图书馆去读书,经常忘了吃饭和闭馆时间。其座椅下水门汀地面上磨出的深深的足痕就是他刻苦读书的历史印证。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不忙吗?战争年代,戎马倥偬,无论是宿帐篷还是住窑洞,甚至在行军的马背上,他都要挤出点滴时间看书学习,思考问题。他认为,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历史的责任。他熟读“四书五经”,他广览历史典籍,一部《资治通鉴》被他读了十七遍,煌煌“二十四史”竟被他翻阅得破烂了。因此,写作、谈话时,他引经据典、字珠句玑。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他的史论常常石破天惊。有人评论他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实非虚言。同时,他还阅读了很多西方名著,如《物种起源》、《天演论》等。他对《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典籍更是情有独钟。正是在此基础上,他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进行理论再创造,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名著,并最终形成了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指引着中国革命冲破黑暗、排除万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更是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但他仍能争分夺秒看书学习。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他走到哪里就把书籍带到哪里,有时还跑到当地图书馆去借。他的床上、办公桌上,到处都是书,他随时随地都要看书,有时一边吃饭一边看,往往就要开会了,他还要看上几页。他不仅对自已的读书抓得很紧,还经常耳提面命其他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多读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传奇武将许世友,在他的要求下,一部《红楼梦》竟然阅读了三四遍。毛泽东真真是把看书学习汲取智慧看成了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一大法宝。他的中南海书房里正常存书足有九万多册。他的阅读数量真是多得出奇,他对知识的涉猎之广,也令人惊叹。据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张玉凤回忆说,毛泽东甚至把读书当成了处理公事之外的一种独特的休息方式。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没有忘记读书。19769月重病期间,他还让张玉凤找来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写的《枯树赋》读给他听,并练习背诵。可以说,读书已经成了毛泽东的精神生命,他真正践行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他的一生是革命战斗的一生,也是看书学习的一生。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时间就是金钱”已经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于是大家只知道抓紧时间去挣钱,却很少有人再去关注读书了。好像挣钱与读书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其实,挣钱是离不开读书的。民国初期著名大商家吕利生就笃信“读书可以赚大钱”。他谆谆告诫他的儿子说:“读书可以赚大钱。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你的脑子里时,本身就是一笔大财富,这笔财富你是永远不会失去的。”香港首富、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信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十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善于从传统文化,从《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中汲收企业发展的智慧,从《易经》中探索企业发展的灵动力。有个由小职员艰苦奋斗十年终于成为著名企业家的老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座右铭就是‘少会、多读’”。意思是时时刻刻都要认为自已会得很少,需要多去读书。书读多了,自然就会看到自已的不足,这样就会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获得成功。由此可以看出,挣钱与读书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它们是一定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不读书就没有智慧,没有智力的支撑,不管大事小事都无法做好,即使一时干得不错,也无法持久下去。搞经济建设当然也是如此。要不,怎么把现代经济叫做知识经济呢。1995年,联合国为了推动世界读书热潮,促进人类社会的更快发展,确立了“世界读书日”。这的确是十分及时十分必要的。它既面对现实,又高瞻远瞩,意义重大而深远。

       我们中国也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就中国国民阅读率一路走低的现实,党和政府已经制定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政策。200645,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一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大家“爱读书,读好书”。很多地方政府也都积极行动了起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首先创立了深圳人的文化狂欢节——“读书月”,规定每年111日至30日,全市广泛开展读书、赠书、换书、征文、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这一形式随后便被很多城市借鉴。上海市继黄浦区“科技京城书吧”建成后,全市普遍开展了“流动书吧”活动,重新唤起了很多人特别是白领阶层的读书热情。20104月,第1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宿迁市举办了首届“十大藏书家”、“十大书香门庭”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在423“世界读书日”当天宿迁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公布。宿迁市教育局于2010525还组织开展了宿迁市首届“大学生阅读节”活动,活动以“阅经典、读时事、谈感受、话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时间持续了两个星期。这次活动为宿迁高校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激发了莘莘学子们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了宿迁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宿迁市各乡镇乃至一些村庄还建立了很多规模不等的“农家书屋”。这些“农家书屋”成了农民朋友生产劳动之余学习充电的好去处,大家亲切的称它为“营养屋”、“致富屋”。如今它已成为宿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可以预见,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一定会逐步推向高潮。读书,必将成为人们的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读书,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无比强大的动力。

       2009228,温家宝总理做客《人民网》时,就网友关于设立读书节问题作出了回答:“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以力量,还能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作者为宿迁高等师范退休教师)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文化福利

李高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还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今年1110,《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全景式介绍了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并在引题中强调了“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三条经验。

       乡村文化是文化建设的范畴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笔者认为,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注民生,不能忘了乡村文化建设。笔者生活工作在地处苏北的宿迁泗洪,对此感受颇深。

       泗洪地处宿迁南部,临湖而居,因水得名,千百年来,此处渔歌唱晚,鼓乐谐奏,群贤毕至,物阜民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淳朴厚重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泗洪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民俗展览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文化载体,激活文化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

       一、弘扬生态文化,打造旅游强县。泗洪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苏皖边界工贸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和“建设江苏生态旅游第一县”的发展目标,提出“十一五”末建成以洪泽湖湿地为中心,包括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在内的10AA级以上旅游景区,形成旅游总收入超过10亿元,旅游人次超百万的旅游经济圈。洪泽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三角世博之旅示范点、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柳山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双沟酒文化工业园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县累计创建国家AA级以上景点5个,拥有旅行社8家,星级宾馆4家,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建设博物馆群落,打造“百馆之县”。深入挖掘泗洪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官方以及民间近100家博物馆的形式进行物质化的固定和保护,留存文明记忆,传承文化基因。一是政策扶持。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记忆、传承泗洪特有的自然、文化遗产。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打造“百馆之县”的实施意见》,突出保护和保存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并利用这些独特资全县的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发挥作用。保护、征集、整理和展示泗洪的自然生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百家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唤起全县民众保护与传承民族、民俗文化意识,抢救和保护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全县人民追溯历史、启迪未来的精神源泉和物质力量。三是打造品牌。强化博物馆的文化展示传播功能,开展相关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搜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外界宣传,提高资源价值和利用率。在积极推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化、专业化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以县新区城市展览馆为龙头、高品位高规格的博物馆群落,着力在国内打响“百馆之县”的文化品牌。

       三、搭建乡村大舞台,打造“四创乡村”。以打造“百里新农村文化风景长廊”为目标,在继续做好“乡村大戏台、广场大看台、百姓大舞台”三连台工作的同时,在全县普遍设立以“乡村大舞台”为标志的农村文化服务点,乡乡有文化广场,村村有小戏台。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分类建设、样板示范,把“乡村大舞台”办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场所、休闲场所、活动场所、培训场所和乡风文明展示场所,引领农民群众一起创家业、创财富、创文明、创和谐。

       四、延长锣鼓产业链,打造“锣鼓泗洪”。以申报和创建“中国锣鼓之乡”为动力,彰显泗洪深厚的锣鼓文化。一是制定出台保护和促进锣鼓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市场培育、包装推介等方面倾斜支持,使锣鼓文化产业在三到五年内成为泗洪文化产业发展的“旗舰型”产业。二是搭建一批纪念传承锣鼓文化的载体。简言之就是建设一个锣鼓文化广场,命名一批锣鼓文化村,建成一个锣鼓文化纪念馆,出版一本关于锣鼓文化的书籍,制作一部全景反映泗洪锣鼓文化的电视艺术片。三是主办一个全国性的锣鼓表演传统赛事。争取国家级文化主管部门支持,通过企业化运作,打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锣鼓艺术表演大赛,两年一届,彰显锣鼓之乡的魅力,扩大的泗洪知名度、美誉度。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和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益先后考察了泗洪的乡村文化建设,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当前,泗洪的民间艺术伴随着泗洪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传统的民间艺术尤其需要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一要制度创新,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一个完备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要结合文化事业改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进行清晰划分,建立进出灵活、能上能下、科学高效的人事管理制度。二要走进市场,组建产业“旗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文化经营水平。以县泗州戏剧团为核心,组建集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于一体的股份制演艺公司,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要牵手旅游,提高产业效益。泗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融生态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农家乐”乡村游是一大特色,开发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小剧场演出市场潜力巨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有理由坚信,乘着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东风,随着文化强省的步伐,泗洪乃至宿迁的乡村文化建设必将迎来一个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中共泗洪县委宣传部)

 

 

 

如何加快推行健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多年来有一间房两头牛三亩地就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小康社会了,但是这个理想,有的一直都没有实现,如今政府采取住房公积金政策就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这个政策在我们苏北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就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宿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泗阳管理部,从2003年成立以来在市中心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克服了泗阳经济基础差,遗留问题多,公积金归集难度大这些客观情况,集中力量清收挤占挪用违规资金,同时本着对公积金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对直接影响到管理部生存与发展的公积金规模大小,我们以归集为重点,办好贷款为目的,努力打开工作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方法把工作上了一台阶。

       一、加大归集力度,努力扩大覆盖面

       首先,我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公积金缴存的实际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我们多次到社保、财政、工商等部门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然后对数据资料进行梳理分类,并将与实际缴存的单位逐一对比,从中初步掌握了缴存现状。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财政缴存单位面很广,但是单位没有具体落实到个人,有的单位现有职工300人左右而缴纳公积金的只有几十甚至几个职工,实际比例还不到5%;二是由于好多企事业单位改制或关、停、并、转等原因,公积金缴存人数呈下降趋势,如洋河酒厂、园林处、城管局等等;三是一些私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这方面几乎是个盲区。由此可见,强化催建催缴恢复缴交是我们归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争取政府支持,营造扩展的环境

       针对摸底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多方反映,争取县委县政府以及财政部门的支持,提出对泗阳目前的情况把所有的财政供养人员统一纳入缴交范围。同时向主要分管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在2005年底的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会议结束后,我们抓住机会主动到县财政提供主要数据,到各单位进行宣传与业务指导,加强基数的调整,对单位工资基数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把关,最后结合当地实际财政情况降低缴交比例,在2006年真正实现了财政供养人员的覆盖率100%。这也是我们工作上的一大突破,为拓展以后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一些非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提供合理的缴存理由。

       三、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缴存氛围

       提高人们对公积金制度的认识,宣传舆论工作必须先行,营造一种政府支持,单位自觉,职工维权的催缴催建的氛围是我们当前必要的工作手段。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是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大众媒体,其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利用好宣传媒体,发挥好他们的优势,可以起到形象,直观,快捷的宣传效果。我们在市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利用<<条例>>颁布5周年的时机进一部扩大公积金制度的影响,同时在报刊上刊播宣传稿件,在电视上作出专题报道,印制数千份公积金宣传单向社会广为散发。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发动,从而让职工了解公积金政策,让公积金政策贴近职工。

       四、规范支取审批,实施阳光操作

       我们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把这项可以体现公积金意义途径的工作做到实处,让职工了解并理解我们,实施真正的阳光操作。进一部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增强管理人员的提取政策业务水平,坚持严格管理、以诚相待的工作宗旨,采取层层把关,道道审查的方法,严格执行中心的操作规程,不许出现违规办理,私情提取的现象。对于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申请,要求做到当时受理当时办结,对不符合条件的职工,耐心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人性化服务”,保证了职工合理使用住房公积金,防止非正常支取情况的发生,并在各方面得到理解与支持。从而使更多的职工放心把公积金放在我们手中,并从后面的工作中也确切体会到这一做法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五、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开拓贷款业务

       随着泗阳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持续升温,城市改造,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广大职工的购房需求持续增加,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报刊电台加强政策宣传,把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利率进行对照比较,让职工了解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好处;二是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等方面下工夫,按照中心制定的程序,顾客进门办事,从填制贷款申请表,查询个人公积金月缴交额和帐户余额,到工作人员审查审核贷款资料,实行了一条龙服务;三是逐步放宽贷款金额,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比较严重,好多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中心组建以后对泗阳的贷款控制比较严格,原有的贷款政策已远远跟不上贷款业务发展的步伐,为此市中心的领导主动帮助我们把贷款的年限金额等都给予了放宽,加快了贷款业务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广大职工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支持和拥护。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这些已经参保的职工中有98%都是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垄断企业,这些职工都是属于工资稳定且较高的家庭,而改制及民营企业是当前最需要政府关心、支持的,也是本县住房公积金未覆盖到的地方;同时也是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成为“富人俱乐部”而不健全的地方。如何使住房公积金在帮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中发挥应有作用,让千家万户充分享受住房公积金的阳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住房公积金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目前面临的障碍及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制企业及民营企业主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认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那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富裕事,是一种福利,现在的企业是个人的,可搞可不搞,我们只要把企业该上交的税费及养老、医疗等国家必交的交上,象住房公积金会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加之泗阳县所属改制,民营企业基本上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本企业不带头,加之企业职工大多是农民工,他们家都有自住房,住房公积金对于职工来说不需要,还不如多发工资来得实惠。

       2)企业要扶持,住房公积金在企业中推广要等待时机。招商引资工作,无论在哪里都是政府的重点工作,这不仅涉及到地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还涉及到地方财政收入高低及各级党政领导的考核和实绩。因此,企业主特别是利税大户在当地都是领导的“心头肉”和社会上的“明星”。不少党政领导都有共识: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同于养老、医保等制度那么重要,企业的发展也有困难,要等待时机成熟,上下氛围浓郁之后再大面积推广住房公积金制度。

       3)体制性障碍:一是全省各市执行标准不一,在住房公积金缴存上全省各市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苏南、苏中、苏北执行差距大,导致职工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公积金提取及贷款政策各市都不尽相同,让职工感到难以捉摸;二是政府职能分工不规范,不明确,无专门考核,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面建立带来阻力。国民经济各项考核指标方方面面,指标涉及各行各业,其中社保考核指标涉足养老、医保等方面,但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从未作为专门考核,使各级政府领导无压力也无动力,加之2003年以来各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垂直带到市政府管理之后,实际上也处于不管理状态。

       六、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立法。确定建立健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维护社会保障权益公平的理念,建议将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立法的形式颁布。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障,还需要住房,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职工福利与国民经济双增长;建立健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也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并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差距,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把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纳入签订的劳动合同各项条款中,从源头上规范企业行为。

       2)考核。明确建立健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考核指标,让省市县政府明确责任,推动企业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特别是利税大户,在社会公开表彰他们的同时,看他们在企业中住房公积金制度有没有建立,有没有将职工“住有所居”放在等同于养老、医疗、工伤等同等地位,有没有尽全社会责任。要让各级政府领导知道在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与养老,医疗等保障一样,是必须要做的,没什么可以等待时机的。企业要扶持,不是要以牺牲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前提,而是让各级政府领导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有指标,有考核,才能将管理的责任上下理顺,使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切实承担起建设健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责任。

       3)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泗阳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全县经济结构同时也正发生变化。本地的农民工正快速充实到园区的企业中,这就给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和调整变革的地方。由于企业用工的不确定性,企业职工住房需要的不一致性,加之每个企业职工的经济能力有所不同等原因,给打造“服务型政府”带来了诸多住房现实问题;公积金缴存应取消户籍限制,使农民工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农民工借公积金贷款不设条件;企业职工流动性大,要方便他们提取公积金等等。这都需要即时调整和解决,这样才能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更加人性化,也才能加快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发展,解决企业职工的住房之忧。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快建立健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让所有的职工能够享受政策的优惠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作者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泗阳管理部)

 

 

大力提倡厚养薄葬

刘聿平

       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老人活时不赡养,逝后大操大力丧事的丑陋现象。有的为了表白对老人所谓孝心,竟然把封建迷信那一套都搬上了葬礼。搞什么三拜九扣,二十四拜。鼓乐请了两三班,吹拉弹唱三四天,又点歌曲又哭灵,老人死后也不安。若对老人有爱心,何不尽孝在生前?有些老人活着时缺吃少穿,要啥没啥,死后却是楼房、轿车、彩电、冰箱、金山银山应有尽有,还有童男童女侍侯。真是生前活受罪,死后百福来啊!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近来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也提倡精神文明,但没有得力措施,成了一句空口号,因而形成了人人向钱看的心态,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钱可通神什么事都能干。所以在老人活着时,为了钱财而不赡养,在老人去世后,为了钱财又想在办理丧事中再捞一把。二是不能及时引导教育民众如何赡养老人和为什么要移风易俗,更没有监督机制进行监督。有的人对父母不尽孝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丧事,认为是老辈人的传承,顺礼成章。于是愈来愈多,愈演愈烈。三是有些领导干部自身没当好表率,他们平时对老人不管不问,不尽赡养义务,当老人去世后却带头搞大操大办。给广大群众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上行下效。

       要提倡厚养薄葬,首先要搞好宣传教育。宣传部门要把厚养薄葬作为创建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组织宣讲团和典型推动,大力宣传厚养薄葬的重大意义。特别要讲清搞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丧事的危害性,以提高广大民众对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认识。

       要提倡厚养薄葬光讲一些空道理还很难奏效,还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村委会、街道办,可通过民间组织红白理事会,发动民众订立厚养薄葬的乡规民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由老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进行有效监督。

       要提倡厚养薄葬,党员干部带好头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要干部党员带好头,做出好样子,群众就会跟着学,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就有说服力,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好的习俗,在群众中扎根。

         (作者系宿豫区检察院退休干部)

 

 

 

你会站在蛋这一边吗?

董建昌

       “我是个职业撒谎者,但我今天不打算撒谎。我会努力尽可能地诚实。一年里有几天我不说谎,今天碰巧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今年年初,在耶路撒冷市举行的耶路撒冷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发表纪念演讲时的一句开场白。

       他说,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讯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东西。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而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它大约如此——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对,不管墙有多么正确,蛋有多么错,我都会站在蛋这一边。其他人会不得不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时间或历史会决定。如果有一个小说家,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所写的作品站在墙那边,那么这样的作品会有什么价值呢?”村上春树强调说。

       那么蛋是什么?蛋是我们每个人,是每个覆盖着脆弱外壳的独特而不可替代的灵魂。什么是高墙?世俗观念是高墙,可以杀死生命的高墙。

       10多年前,陈晓兰还是上海一家医院的理疗科医生,她发现自己所在的医院用假冒伪劣医疗仪器进行所谓的治疗,无数患者不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而且还要为此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她开始向上海和国家有关部门举报……

       近年来,被她举报的各种假冒伪劣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有7种被取缔。而她本人则于1998年和2002年分别以“下岗”、“退休”的名义两次被迫离开两家医院。

       这是一次蛋与墙之间社会版的较量,其结果也是一出堂吉诃德式的悲剧。这正如徐怀谦在他的《谁更需要救赎》一文中所说:“其悲剧意义不止在于患者生命和财产的被侵害,不止在于陈晓兰个人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更大的悲剧在于,医疗腐败不是个别医生的问题,而是院长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

       最近,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博鳌论坛上就目前房价问题又发雷人之语。他说,30年来,GDP涨了100倍,房子只涨了16倍,等于没有涨价。其实,这种结论似是而非。首先,GDP涨多少,物价就涨多少,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路。任志强将房价的上涨与GDP上涨看齐,而绝口不提百姓的承受力,玩的是纸上谈兵的游戏。有网友根据任的理论推演出这样一个笑话:30年前人的平均寿命是60岁,现在应该是6000岁;30年前每家只有两台电器,现在应该有200台电器;30年前坐火车从广州到北京要三天,现在应该要300天;30年前,每个男人只娶一个老婆,现在应该娶100个……网友的推理看上去有点戏谑的成分,但也正说明了任志强的虚伪的一面,尽管他口口声声地说他是站在了蛋的一边,恰恰相反,他是在为房地产商们摇旗呐喊。

       四川剑阁县人事局曹正直局长在县城城郊一家鱼庄请客。结账时,称用餐时所买的茅台酒味道不对,而且价格太高,随后与卖酒的大爷发生口角。仗着酒性,他当众给了大爷左边脸上一巴掌,右边脸上一巴掌。剑阁县人事局办公室主任对此称:“曹局长主要还是想节约用钱,人事局花钱很紧张的,修房子等还有欠账。”我倒要问一句,你曹局长请客用的是谁的钱,你曹局长又是在为谁节约呢?是在为纳税人节约吗?有人戏称:这位工作餐都喝茅台的局座还舔着脸说在为纳税人节约,绝对堪称史上最牛的局长了!此言不虚!

       村上春树说,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而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这是村上春树作为一个小说家发自内心的感言。

       不知道我们的院长大人、我们的任志强们、我们的官员们听了村上春树的这番话会有何感想?是的,在公众场合,他们都在说为民众谋幸福,他们都是站在蛋的这一边。我想说的是,你们敢看着民众的眼睛发誓你们是站在蛋的一边吗?你们敢说你们把它刻在自己内心的墙上了吗?

       其实,墙和蛋之间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用鱼和水来打比方。就官员与百姓的关系来说,官员与百姓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那我们能否鱼水交融呢?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一旦鱼儿拼了命要离开了水呢?我不知道水里没有鱼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在生活中,只要有地位差别,有所谓的利益关系存在,那么,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我们都会遇到墙与蛋的立场选择。墙是强者,蛋是弱者,村上春树说,不管墙有多么正确,蛋有多么错误,我都会站在蛋的这一边。其正确与否自有历史来评判。我不知道读者朋友怎么理解这句话,我只想问一句:当蛋撞向墙的时候,你会站在蛋的这一边吗?

          (作者单位:泗洪县东方龙体育用品店)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前辈流传下来一句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从话的本意来看,是一句经验之谈,无本本之传,传下来多长时间,无从考证。总之,民间都这么说的。如果谁家发生矛盾,亲友关心问时,主人便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言以蔽之,一是有难言之隐,二是又有无可奈何之意。只要细心观察一下,不管是贫是富,是官是民,家家确实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就说明难念的经不是个别现象,而带有普遍性。看来,过去解决不了,今后也难解决。

       谈到“经”,应该是有权威的经典。例如佛经、道经、圣经和伊斯兰经,都有各自的理论,思想体系,有教规教义,崇拜对象以及规章制度,和组织活动形式。唯有每家这本经,是不成文的经,而且各家有各家的经。这就说明这本“经”没有统一的“经规”,难怪这本经难念。试问:如果一旦发生矛盾,以什么依据去处理,谁说了算,那只能矛盾愈演愈烈,或者走向极端,或者各走各的路,或者不了了之。其结果经难念,矛盾依然存在,最终又回到原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的结论上。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究竟是什么经?为什么难念,不妨剖析一下:

       先谈敬老经。敬老经就是孝敬老人。孝敬老人如何做到尽善尽美是很难办到的。父母老了要儿女守候身边,问寒问暖,端茶送水,终日相伴能做到吗?何况儿女各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如果做不到就说不孝顺,大逆不道,是否过分了?为什么我们的前辈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就说明孝敬老人也有实际问题,很难忠孝双全。敬老应该是两个方面,作为父母应该有包容心,要体谅儿女的难处;作为儿女也要尽心尽力善待老人,尽量给老人一些温暖和关爱,只要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再谈夫妻经。夫妻经就是情投意合,白头到老。夫妻经能够念好的,真正达到完美值得称赞的并不多见,多数属于不好不坏。原因是老年人的婚姻有先天不足,婚前没有感情基础,结婚后又发现双方生活习惯和性格各异,但由于把精力都放在抚养儿女身上,只能将就过日子。等儿女长大了,有的远走,有的分居,夫妻矛盾上升,形成不离不弃,不热不冷,言合意不合,甚至同床异梦,各寻自己的乐趣,马虎度日,夫妻经再好,也起不了作用。对于普通老一代夫妻来说,由于没有文化,水平不高,走到一起多数属于生儿育女凑合过日子,夫妻经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由此看来,文化水平不同,素质修养不同,性格感情不同,夫妻间发生矛盾,也就难免了。夫妻经解决不了夫妻间感情问题。

       后谈儿女经。儿女经就是希望儿女长大成才有所作为。在计划生育的今天,生儿育女十分重要,既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父母的寄托。生儿育女培养是关键,如何念好儿女经,从社会现状上看来,有三种情况。一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孩子从小养成勤奋学习,懂礼貌,有道德,守纪律,并有远大理想,这是正确方法。二是,渴求孩子成才期望过高,对孩子学习一再加压,要求门门功课百分,甚至假期加班加点,孩子一旦成绩不好,便批评斥责,给孩子精神增加沉重负担,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感情对立。三是,只讲溺爱,不讲从严教育,要什么给什么,把孩子养成贪吃、贪玩、贪懒任性,看电视玩电脑家常便饭,甚至走进网吧,有的走入歧途。儿女经本来是好的,念经的人大有责任。

       当儿女长大了,家长又要为儿女念工作经、住房经、结婚经等等。为了儿女,苦了父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除了上述念不完的经,还有兄弟经,姐妹经和妯娌经,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时亲合,有时又有矛盾,大事讲团结,背后又各自打起小算盘,藕断丝连,有剪不断的情,讲不清的是非。这些经也就更难念了。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什么难念?分析起来有五大弊端:

       第一,各家这本经,没有本本和章法,完全是家长的意志。一个家庭以家长为中心进行运转,家长的言行就是经,是真经、假经、歪经,儿女只能听从,无权过问,因为:“天下无不是父母”,父母的言行就是真理,错了也是对的,这就从根本上说明这本经念不好。

       第二,“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前辈已经下了结论,说明家事永远说不完道不清,任何清官也断不好,断不了,断不清。

       第三,“家丑不可外扬”。不能外扬的“家丑”,就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得到公正解决,只能包包裹裹,家事家了,其实永远没完没了。

       第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变成常有理,其实可能根本就没有理,这就成了理不清的理。

       第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己”是什么?就是“私利钱财”。为了“钱财”和利益,分家不清,父母和儿女,儿女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反目为仇,有的争打,有的对簿公堂,有的走向极端,这时即使有“圣经”,也无济于事,这个家只好解体各奔东西。

       从上面情况来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不足为怪了。但是,这本难念的经,还不能不念,问题是如何念。社会进步了,人们思想解放了,作为老年朋友既有一生的经历,又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家庭这本老经,也要革新换换内容,改变念经的方法。该念的就念,不该念的就不念,念多念少要看情况,而且要念得合情合理,老少儿女信服,千万不要乱念;经念乱了,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苦恼,还会弄得家庭人心不安,鸡犬不宁,日子也就更不好过了。

        (作者系宿豫区王官集镇离休干部)

 

 

 

 

不忠配偶,何以“忠”他人

孙兆金

     今年72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苏省沭阳县对96名乡科级“一把手”进行年中考核的创新举措——该县首次将领导干部“忠于配偶”等个人品德纳入考核。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褒贬不一。但是,笔者以为,将领导干部是否“忠于配偶”情况纳入考核,是对这一“特殊人群”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这个制度本身,值得推崇、值得肯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各级也把干部的德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首要标准,先后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国家能够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广大群众能够有了和谐安康的生活环境,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和正确决策;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名既能奉献国家又能顾全小家的领导干部的敬业尽职。

       配偶即伴侣,是同在一起生活、工作、相濡以沫的人。执子之手,幸福终老。尊重配偶、忠于伴侣天经地义。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家庭配偶、对有姻亲关系、甚至对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能不负责任;对海誓山盟过要厮守到老、而且已经终日相互依存的人都能不忠诚,那么,我们还能指望他会对工作负责、会对事业负责、会对人民负责、会对他人负责吗?是的,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几乎已经是进入到了一个诚信危机甚至诚信缺失的时代,我们固然不能要求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必须忠于陌路之人、必须忠于酒肉朋友、必须忠于生意伙伴、甚至单位同事,但是,我们有千万条理由应该尊重、相信自己的“另一半”,忠于自己相濡以沫的“另一半”。因为这是一个人,特别是一名领导干部起码应该具备的品德。套用一句俗话,这就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样,“不忠于配偶的干部,又何以忠于他人、忠于事业、忠于国家”?

       当然,并不是说领导干部就非得“从一而终”,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感情不合,分道扬镳的原因林林总总,即使分手也并不代表分手的人就一定是互相不忠的,因为很多“好聚好散”后夫妻仍然能成为好朋友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有人非得强调“配偶十恶不赦是不是也要忠于”?那笔者只能说这是一种“钻牛角尖”的思维,或者说是对沭阳创新举措的“断章取义”,因为,沭阳这次出台的考核干部办法中,“忠于配偶”也仅仅只是占很少分值的一个部分。将个人私德纳入干部考核的本意,无非只是想强调,作为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在你的思想深处就必须要有忠于配偶、忠于父母的基本道德;必须要有接受异于常人的管理标尺的思想意识——这才是该县出台这样一个“考核制度”的初衷。从这个角度来说,沭阳县的这个约束“官德”的举措值得鼓掌,因为它正好反映了时下公众对官员道德进行制度性约束的热切期待。

                            (作者单位:沭阳县开发区)

 

 

 

乾隆帝六下江南五宿皂河御碑诗考释

孙汝龙

       19951997年,笔者在宿豫区古镇皂河镇政府工作,因工作关系,经常接待外地来皂河龙王庙行宫参观的领导和游客,多次问及乾隆六下江南为何五次驻跸皂河,盖以行宫御碑亭中五首御碑诗为证,经宿豫区博物馆馆长、龙王庙行宫管理所所长王理德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本人多次考证,现将乾隆六下江南五宿皂河五首御碑诗作浅考、释、译、评。

       第一首五言古诗为清乾隆皇帝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春二月第二次南巡,夏四月初一回銮至皂河“安澜龙王庙”时而作。

皇考勤民瘼⑴,龙祠建皂河⑵。

层甍临耸坝⑶,峻宇镇廻涡⑷。

毖祀精诚达⑸,安澜永佑歌⑹。

彭城将往阅⑺,宿顿此经过⑻。

捍御方多事⑼,平成竟若何⑽?

所希神贶显⑾,沙刷辑洪波⑿。

       释注:⑴考:对已故父亲的尊称。民瘼(mò):人民的痛苦。⑵龙祠:龙王庙宇。⑶层:重迭。甍(méng):屋脊,圆形的筒瓦。临:面对。耸坝:高起的大坝。⑷峻:高大。宇:房屋。镇:压、安定。廻涡:打旋的流水。⑸毖祀:谨慎祭神。达:通达。⑹安澜:安定洪水。永:永远、长久。佑歌:幸福的生活。⑺彭城:古时指徐州。将:马上。往:来去。阅:察看。⑻宿:住宿,顿:停顿,停宿的地方。⑼捍御:抵御、控制。⑽平成:平息、安定。⑾贶(kuàng):赏赐、赠。⑿辑:安抚、敛。洪波:洪水。

       译意:清乾隆帝雍正帝与祖父康熙帝勤于政务、关心广大百姓的疾苦。为了治理黄河及运道(京杭大运河)的洪灾,造福百姓,在皂河建造了一座用圆形筒瓦构筑的层迭高大的安澜龙王庙。该庙宇背靠运道,面对耸坝,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目的是为了供奉水神,镇压洪水。为了达到河清海晏之目的,告诫当地百姓要谨慎敬神,诚心祭祀,方能长久安澜,解脱洪灾之苦,过上幸福的生活。乾隆皇帝南巡回銮至皂河,由于乘舟而行,无法当天到达徐州郡视察,只得停顿住宿。面对皂河地区黄河、运道的严重洪灾,身为一国之君的乾隆皇帝既要抵御外敌,又要抗灾御难,日理万机,怎样平息洪水,消除水患,唯一的办法就是建庙敬神,以真诚祭祀水神,愿龙王显灵,治服洪灾,造福百姓。

       简评:清乾隆皇帝这首五言古诗,主要是为“安澜龙王庙”御碑而作,目的是为其父亲,祖父歌功颂德,为大清皇朝树碑立传,让后人牢记大清皇帝安澜息波、造福庶民之无疆恩赐。

       第二首五言古诗为清乾隆皇帝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正月第三次南巡,经宿迁皂河镇龙王庙时而作。

保障观徐郡⑴,崇祠临大河⑵。

载瞻循路便⑶,笃祜固堤涡⑷。

去岁杨桥驿⑸,初冬瓠子歌⑹。

合龙真是速, 锡祉此无过⑺。

铜沛今稍幸⑻,耕桑阅几何。

安澜钦圣敕⑼,继志祝恬波⑽。

       释注:⑴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徐郡:指徐州府。⑵崇祠:皇家建筑、官式建筑。大河:指黄河、今黄河故道。⑶瞻:看。便:有利,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⑷笃:忠诚,坚定。祜(hù):福。⑸驿:驿站。⑹瓠(hù):昌盛。⑺锡:这里指康熙帝。祉:福祉。⑻铜沛:今徐州地区铜山,沛县。⑼钦:恭敬。⑽志:康熙之志。恬:安静。

       译意:为了保障从运道去徐州府察看民情,处理政务,用帑(tǎng)金修建的皇家建筑群,面对黄河。忠诚希望神仙显灵,保护大堤,安定洪水,赐福百姓。去年在杨桥驿站的时候,百姓们还在围堤固田,今年初冬已经显现出昌盛景象。筑坝合龙的速度这么快,都是圣祖赐的福。去年徐州的铜山、沛县修筑了石城,一直延至山东的嘉祥,没有遭受洪灾,是百姓之大幸。田润生计渐复从此百姓可以过上安康生活了。安澜本是皇祖圣祖之志,理应遵旨治理洪水,不能有半点懈怠。

       简评:这首诗以叙述徐州铜沛一带没有遭受洪水的侵袭,百姓安居乐业,辛勤耕桑,一片昌盛的现实来歌颂大清皇帝治国有方,爱民如子,职守江山社稷的精神。

       第三首五言古诗为清乾隆皇帝1765年(乾隆30年)春正月第四次南巡至皂河“安澜龙王庙”时而作。

德水方遵陆⑴,图因阅运河⑵。

兰舟溯洄溜⑶,桂棹羲清涡⑷。

放淤兼观绩⑸,升香谢荐歌⑹。

千秋垂圣额⑺,三度此钦过⑻。

予意望非别⑼,神庥冀曰何⑽?

安澜佑黎庶⑾,洪渎永宁波⑿。

       释注:⑴德水:黄河的别名,秦王政26年(前221年)黄河更名德水】。⑵图:河。⑶兰舟:小船,是对船的美称。溯:逆着水流的方向。⑷棹(zhào):船桨。桂棹:用桂木制成的船桨。⑸放淤:清理洪水带来多余的泥沙。绩:政绩。⑹荐:赞评。推举能人。⑺垂:下挂。圣额:皇帝题写的御匾。⑻三度:三次。钦:指皇帝。⑼予:我。⑽庥(xiū):庇荫、保护。冀:希望。⑾黎庶:黎民百姓。⑿渎(dú):水沟。洪渎:大水沟。宁:安定。

       译意:乙酉年春正月,我四巡江浙,舟行至黄河边,停船上岸,沿着河道的走向,视察黄河及运河的洪水灾情。河道内小木船逆水而行,在急流的旋涡中打转,无法前进只得靠岸。此次南巡,主要是了解各地河道清淤工程,以及政府官员勤政的情况,从中发现治河有功的能人。我三次经过“安澜龙王庙”都要来瞻仰凭吊。看见悬挂在额枋上,皇祖圣祖的御书匾,总是感慨万千。我没有别的奢望,只希望神灵保佑河清海晏,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简评:这首诗主要是讲述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三次经过宿迁皂河,始终把治理洪灾放在心中,他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不忘考察地方官员勤政,并以皇父皇祖的教诲勉励自己,诚心地为天下人办事。

       第四首五言古诗为清乾隆皇帝1780年(乾隆45年)春二月第五次南巡至皂河“安澜龙王庙”时而作。

欲勘流归壑⑴,踅教舻羲河⑵。

万年资普济⑶, 一气达洪涡。

清浦才申悃⑷,宣防竟蒇歌⑸。

由来叨一佑⑹,敢不谢斯过。

继志励无忝⑺,答庥曰若何⑻?

惠民敷化雨⑼,克已息心波。

       释注:⑴欲:将要。勘:实地查看。壑:大水坑。⑵踅(xué):来回走。⑶资:供给,谋。济:救助,成功。⑷清浦:今淮安市清浦区。申:表明(旧时官府的行文。下级对上级称申)。悃(kǔn):真心诚意。⑸宣:通达。蒇(chǎn):完成。⑹叨:反复说明。⑺无忝(tiǎn):无愧。⑻答:还报。⑼惠:仁爱、恩爱,布施。

       译意:此次南巡江浙一带,为了实地察看一下洪水的归处,我站在船头,让船来回航行,以便了解洪水对百姓造成的灾害。听了清浦地方官员的禀报,洪灾已得到控制,部分围堤和疏竣工作已经完成,甚为高兴。面对广大受灾的百姓,想起大清的江山社稷,我恨不得一日把洪水治理好。皇父皇祖建庙敬神,请求神灵保佑,我岂有不来拜谒的道理。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是我大清的子民,我只有继承皇父、皇祖的大志,热爱江山,惠泽百姓,才能无愧于大清,无愧于先祖。

       简评:这首诗主要表现乾隆皇帝几次南巡治理洪灾,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这不光是神灵的庇佑,更是皇父皇祖建庙的功劳。

       第五首五言古诗为清乾隆皇帝1784年(乾隆49年)春二月第六次南巡至皂河“安澜龙王庙”时而作。

子丑寅之岁⑴,连年三决河。

溃南轻下壑⑵,夺北重停涡⑶。

幸得兰阳引⑷,稍舒瓠子歌。

总缘叨惠贶,谨以谢经过。

祖考胥勤是⑸,觐扬当若何⑹?

奎文昭殿额⑺,永佑愿安波。

       释注:⑴子丑寅:鼠年、牛年、虎年。这里指178017811782年,分别代表地支的一、二、三位。⑵溃:水破堤而出。毁坏。⑶夺:强取。⑷兰阳:当时指山东临沂地区。⑸胥:小官吏。⑹觐(jìn):古代诸侯秋朝天子称觐,朝拜圣地。⑺奎文:帝王的题字。

       译意: 1780年、1781年、1782年连续三年黄河决口,大水向南冲,将黄河堤冲出几道大沟,向北冲与京杭大运河、骆马湖水融为一起。幸亏上游山东省微山湖地区,兰阳山县地区引水分流,减轻洪水压力,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严重灾难,这都是“安澜龙王庙”水神的保佑。我每次下江南都要来祭庙敬神,就是要牢记神的惠贶。回銮以后,我要向皇祖呈报神灵的功德,同时将皇祖圣祖的治水功德撰文制匾,悬挂于殿额之间,镌刻于碑石之上,愿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简评:此诗以叙述三年三决河,宿迁、清浦等地没有遭受水灾,仍然呈现一片瓠康景象的形式,来说明其治水有功,让后人永远歌颂其丰功伟绩。

       (作者系中共宿豫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

 

 

 

农村初级中学泥塑教学初探

汪云霄

       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素养和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作为农村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地挖掘当地可用资源,利用乡土美育资源,构建符合农村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内容;切实增强农村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笔者任教于一所农村中学,当地有着丰富的泥土资源,这里的学生喜爱“玩泥巴”,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玩泥巴的生活经历,因此我选择开展游戏泥土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解决了学习材料、工具带来的困难,无形中使教学向“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乐学方向转变,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开展泥塑教学,使美育不再局限于死板的传授知识,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重温儿时 “玩泥巴” 的游戏,却不局限于“玩玩泥巴”的基点上,在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是培养农村孩子美术素养的乐园。

       在我任教的学校,七年级共五个班只安排了二周的泥塑教学,但是学生们大小泥塑作品却达四五百件,看着一块块平凡的黏土经过学生们的创造加工,变成了一件件精彩生动的艺术作品,显示了学生们极大的创造能力,作为教师,我感到了极大的满足。现将我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之一二。

       一、重识泥土,提升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农村的孩子对“泥塑”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们饱含兴趣的去挖来大团的泥,以为老师要带大家玩泥巴,捏个小人,小动物,做个手枪,坦克之类的小东西,至于“泥塑”也不过就如此吧!学生兴趣很浓地做起了他们儿时做过的东西,有些在美术课上从不动手的学生也饶有兴趣在那摆弄着泥团;这个时候做为老师不能强制他们停下来,这样的行为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关系,他们不了解“泥塑”是什么,作为美术教师就有必要提高学生对泥塑的认识,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知道:泥塑是以粘土为制作材料,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制作的立体造型艺术。泥塑教学可以让大家的动手、实践、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它对于鼓励青少年学生热情探索,展开想象,积极创造,对于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制作上它采用比喻、夸张、拟人、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生动、有趣而惹人喜爱的形象。通过练习,同学们可以从视觉、触觉、动觉中增加感知事物的质量、结构和立体性,使感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大家的视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小雕塑又可以帮助我们美化生活、点缀环境,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性情,也能使动作的精确和灵敏度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学生们在有了以上的认识后,便不再把“泥塑”停留在“玩玩泥巴”的基础上,为学好、作好“泥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二、创设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泥塑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明确学习泥塑的目的之后,我发现有些学生脸上露出了一些为难的神情,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上泥塑课,当得知泥塑并不是随便捏捏泥巴的时候,他们有些困惑了,因此这个时候释放学生心中的压力就很重要,让他们知道泥塑并不是那么难做的事,激发出他们的创作欲望,才能顺利地把下面的课进行下去。

       所以我在给学生上泥塑课之前,带领学生先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泥塑发展的历史和现代泥塑的观念,再观看同龄学生的泥塑作品,看着一团丑陋的泥巴经过加工变成一件件生动精湛的泥塑作品,在好胜心、好奇心的驱动之下,很多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创作和表现欲望。接着告诉学生在泥塑课中,你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探讨生活中的器物、摆设;可以进入动物世界;也可以与古人对话;还可以塑造未来世界,可以用粘土创造自己任意想捏制的形象。一句话,你们可以用泥土捏出自己的整个世界。这使得学生们跃跃欲试,不但激发了学生想用黏土塑造世界的兴趣,而且也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为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供了空间。

       三、掌握泥塑制作方法 循序渐进丰富作品内容

       1、材料与工具的准备

       指导学生选择含沙量少的黏土,用木棍反复锤打,越打黏性越大。完后用手抓,不粘手即可,不要太软,太软立不住,太硬不好捏,要软硬适中。备好小竹片,也可以用扁平的薄木片、直尺等代替,把木片改成一头尖的,好用来刮泥。再取小木棍,或者竹签之类的工具,在泥塑过程中用来刻、挖和拼接。

       2、具体创作中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传统的泥塑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制作时跟着老师做,教师只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要求做得和教材上的相像,形成了单纯模仿性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单一、肤浅的认识思维模式,容易养成惰性、不愿思考、不去观察体验、不求创新的习惯。因此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学生表现的内容几乎是同一的简单的样品模式。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变重教为重学,重知为重能,重结果为重过程,重统一标准为重个性评价。

       刚开始学泥塑的学生对泥塑了解甚少,需要进行一些入门训练,适当临摹一些作品会有一些收获,教师要在其间穿插一定的讲解、示范。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远远优于抽象思维,所以不应总以枯燥的语言讲解,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去临摹,学习那些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比如:做人物的时候,身体的各部位怎么处理?如何才能更生动呢?我注意到大多数的同学在做的过程中,只会用“捏”这个动作,处理五官的时候也只是简单的挖出嘴巴和眼睛,大部分的人物没有头发,没有动作,辨认不出性别和身份;把这些问题拿出来比较一下,请学生比较思考为什么自己做的泥人会出现那些问题?学生都是很聪明的,你提出了问题,他们讨论后就能发现问题所在,我们的表现方法太单调了,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泥塑的制作手法,我把它们总结成两点,加法和减法:加法就是粘、接,减法就是刻;当然还有揉、拉、撮、捏、等动作。

       在学生掌握了泥塑方法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展示同一人物不同的泥塑造型,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让你来塑造,你会给它怎样造型?写实?夸张?变形?完成后的作品,你能认出来吗?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所有的造型手段都要在抓住人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继续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一个“与众不同”的机会。希望你们给自己最大的想象空间,在泥塑创作中捏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要简易地抄袭或临摹作品,而是要独具一格,突出个性。还可以配合其它方法,如:少示范,即使示范,也只要介绍一些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完成一些“半成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极的思考,积极的探索。创作最怕学生照着老师“照葫芦画瓢”;那还谈得上什么创新,谈得上什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么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呢?

       我还鼓励学生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创作泥塑的资料。如:用泥做树,做房子,添加房子的各细节,体现泥塑的特点和手法。用泥做凉亭时,亭柱用粗大的泥条,亭顶面用大块的泥片做,小块的点、片装饰。喜欢的卡通明星,可爱的小动物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也可以把要做的题材用笔先画出图形,哪些地方用泥片成型、哪些地方用泥条表现、哪些地方用泥球点饰等,先进行设计再与同学交流,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再动手制作,制作中激励学生创新,让学生相互观察、欣赏,学会合作分工,从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些学生的作品着实让我很吃惊,比如:凉亭下悠然对弈的两人,那抱着孩子的母亲。这些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能把不同的生活体验通过泥塑这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老师,我感到非常的欣喜。

       3、打破常规思维定势 贵在创新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世纪,需要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各类合格人才。人才的优越性本质是创造力,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创新”。人类也就是靠离奇古怪的思维创新作为原始动力,加上经久不息的努力,才进入了一个个未知的科学领域中。首先,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先告诉学生可以不切实际,甚至想入非非。对学生奇怪的思维给予肯定,有了创新思维,生动活泼的作品才可能在学生手下呈现。其次,具体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通过欣赏、观察,对形体进行变形、夸张、让学生有基点发挥想象,根据各自的经验主动地创造新形象。我以“猪”为例,请学生思考如何让这个猪变得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说在它背上掏空,做成卡通笔筒,有的说用泥片给它添上翅膀,再贴上装饰纹样就是小飞猪;有的说在猪的脸上加眼镜,变成一只戴眼镜的猪……各种新奇的想法源源不断地从学生的小脑袋里涌现出来。我觉得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他们的思维更开阔,有些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会给其他同学带来启发;学生们别出心裁地大胆想象,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作品,给人赏心悦目和焕然一新的感觉,很多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满脸的欣喜,竟然都不相信是出自自己之手。

       泥塑制作是一个很好张扬学生个性的途径,渲泄学生的情感,把制作看成儿时的一场游戏,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只要他们在制作中是投入的愉快的,作为老师就不要过分地“权威”,过分地“挑剔”,保留那份“童真童趣”。我们要做的只有引导、建议和肯定,有很多学生的作品是我们成人很难做出来的。

       4、搜集身边各种素材,尝试装饰技巧,丰富作品内容

       我注意到很多学生的泥塑作品虽然很有创意,但从外观上看表面缺乏装饰或装饰潦草致使作品不够吸引人,所以我告诉同学们,在进行泥塑创作时,与作品的成形一样,装饰也很重要,并出示一些泥塑作品给学生们看,激发他们精益求精的务实态度。于是我带领学生课余搜集一些身边的小物品。如:各种颜色的树叶、小石子、破木片、纱网、草绳等材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在装饰上可是“大显神通”,可以做出很多漂亮而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利用自备装饰工具,参考以往学过的刮画法、压印法、粘贴法、综合法等装饰方法,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的装饰方法,尽量使作品的材质、形状、大小、肌理、颜色等各方面达到完美和谐。根据泥塑作品的自身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加工处理,会给作品润色不少,而且比较耐人寻味,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经过装饰加工后的学生作品更好看了,且各具特色。

       四、多种评价机制共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泥塑作品材料本身的特点,所以当场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对作业的评价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也是下次创作的延续。首先,我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农村的孩子比较内敛、害羞,在自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先介绍你的作品主题,再说说做这件作品的目的,最好谈谈对自己作品满意与否;鼓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勇敢地表现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特点,了解学生对泥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思维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自评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语言都蕴涵到他的作品中,再“自圆其说”,充分体现学生在泥塑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

       接着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给同学提意见,不要用“好”与“不好”简单概括,敷衍了事,弱化互评中容易产生的一些矛盾,客观评价,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可以用“我觉得……,希望……地方加以修改”或“我认为怎样更好!”的句式来评价同学的作品。强化从找优点入手进行评价,再找出不足,以鼓励为主,不要把主观情绪带到评价中来。这样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作品内容中来,对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是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又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和口语交际甚至包括人际交往、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

       课后,我组织学生布置了展台,采用展览的形式把学生作品分类,其实就是把桌子拼成一长条,上面摆上学生们的作品,并设置了一个留言本,请全校来观赏的同学、老师留下观赏感言;再把一些好的作品拍成照片后贴在学校的橱窗供各班学生课余时间观赏,提高审美意识。学生在看其他同学作品的同时,取长补短,开阔了视野,更拓展了自己的思维。

       五、总结教学经验

       笔者所任教的农村中学开展泥塑教学虽是刚起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开放”的课堂和纪律问题,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何处理一些来自思维活跃学生的突发信息?这些问题值得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去思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我们农村中学开展泥塑教学还是卓有成效的,可以说是农村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和泥土做游戏是以美术教育为依托,同时融入文化意味,是一种艺术文化的绝好体现,在农村美术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开展泥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用学会的泥塑技法来表现生活,展示自我,陶冶情操;在泥塑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交往、创造和综合探索的能力。举办泥塑展览可以开阔农村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作者单位:泗洪县上塘中学)

 

 

 

让多媒体与美术教学同行

夏薇薇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显得更重要了。多媒体介入美术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又进一步指出:“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来源之一,它在小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特征就包括: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新性。而想象力与创新性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大教育目标。多媒体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使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变得唾手可得。但它不是简单的粉笔、黑板加电脑,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图形、动画、声音等多方面的信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对于更新教师观念,改进学生学法,建构新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就很难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也就压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而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潜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约束近在咫尺,它规定着学生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但由于新的媒体介入我们的教学,新观念首先对教师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教学习惯形成冲击。教学观念看不见、摸不着,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整个教育改革中的思想统帅。

       1、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为自己定位,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更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在《国画欣赏》一课的教学中,关于国画的知识是一个教学点,以前是教师传授为主,但有了多媒体后,就不再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而成了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探究了。学生自己会从多媒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从本质上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同时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不是教师无事可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当好一名“导航者”与“参谋”。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要求教师备课更要备得全、备得深,对各方面的问题要研究透。 因此,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中,首先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2、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使教育者有可能把精力的重点放到教育的主要功能上来。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如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多媒体,不能认识教育的内在功能,就不能发挥多媒体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而可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今天,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取知识?如在三年级手工《做做虾和蟹》一课中,不是告诉学生虾和蟹是什么样的,要怎样做,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多媒体中欣赏虾和蟹,自己找出虾和蟹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尝试做虾和蟹的方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自己的群体中,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方法,同时,学生自己也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既更有积极性,又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必将变革与之有关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为传统的教师传授技法、学生全盘模仿的教学方法拓宽了视野,使美术教学更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容易参与,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电脑多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一些因学生无法看到而难以解决的难点、重点全部直观化、具体化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如:在小学低年级的绘画教学中,为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常常会学习利用基本形或基本形组合表现事物。在学习利用基本形表现事物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基本形与真实事物的微妙区别,以便准确表现出事物的形体,在这方面电脑多媒体以其简便、易行的方法,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将事物的图片资料输入电脑中,利用电脑中的绘图工具画出基本形,再将图片资料和基本形叠放在同一张演示文稿中,让学生观察、分析其不同之处,从中得出答案。电脑多媒体让学生模糊的记忆成为清晰的画面,更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四、丰富情景教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的确,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智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童心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呢?

       一方面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能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要有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及治学的民主气氛。新鲜感是吸引注意力和引起兴趣的前提条件;表达空间是他们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锻炼的场所,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他们畅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电教手段表现出旺盛活力的精华所在。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知识点和新颖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这样,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总之,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美术教学,有其强大的优越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改变过去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拓宽美术学科的内容,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到多媒体网络的情感缺乏特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情感的动力性、感染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将情感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使其在“知”、“情”、“意”三方面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泗洪县石集中心小学)

 

 

 

教师要成为业务精湛的专业化人才

王守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大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抱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这是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前提。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和引路人,就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希望听起来简单明了,然而简单的往往是最真诚和最本质的目标。

       教育好一个孩子,是对一个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一个孩子成长、成才,是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成功源于坚忍,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和战胜苦难,让困难变成人生的财富。 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树立的理念。为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志存高远、自尊自立,与学生一起攀登,只有对自己要求更高,期望更高,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教一门课,对许多教师是轻车熟路,但精品没有止境,追求是一种享受,在人民教师这个神圣岗位上,教师必须尽我所能,不断攀登,精益求精。只有锲而不舍、博采众长、辛勤耕耘,才能铸就精品。教学中蕴藏着深厚的科学创新的资源,因其深而艰,因其厚而难,也因其艰难才需要教师的执着、智慧和奉献。有付出就有收获,教师只有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前提,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是找准切入点,打开教学新局面。教学工作永远是教师的主旋律。老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而教学是维系这种联系的纽带,也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理解的重要途径。怎样能顺利畅通这条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一条真理: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则是万万不能的。教育万能不可取,那是唯心论,忽视了客观条件的重要作用;教育无能论,更不可取,那是消极被动论,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科学的教育观,应该是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克服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取得最终的事业成功。

       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必须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十分重视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要走在前面,要有前瞻性,抢占思想领域的制高点,掌握全面系统超前的科学理念,发挥引领、导向、渗透和教化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要摸准学生的特点,找准学生的关键点和切入点,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和策略,让我们的技巧和真情能顺利登录,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触及其心灵,抚摸其灵魂,使其端正心态,去其杂念,这样,有些学生就不会一心扑在电视、电影、游戏、网络上了,就能固其学习根本,强其知识基础,使学生思想得到真正的进化、升华,境界达到新高度,学习兴趣达到新飞跃。正如我们常说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不是“朽木不可雕也”。

       三是要做改革创新的模范。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我们应该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完成。抓好教学,提高质量,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素质。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要爱事业、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中体现。教学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和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才能提高教育改革的有效性。

                      (作者系宿豫区来龙初中退休教师)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处理

谈维生  朱来宽

       近年来,一些原告不管是侵权之债,还是合同之债,均将被告的配偶也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要求被告的配偶共同承担还款责任。那么,究竟什么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呢?

       我国《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从中可以确定所谓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了共同生活或者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该债务形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夫妻双方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或者说夫妻双方已经或应该从该债务行为中获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19条第三款规定情形(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的除外。”

       首先是侵权之债,被告侵害原告的人身权或其他权益而引起的债务,不是被告夫妻共同生活与生产经营所形成的债务,被告的配偶并没有从中受益,不应当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因而应当认定是被告的个人债务。原告要求被告的配偶承担还款责任,应驳回原告对被告的配偶的诉讼请求。

       其次是合同之债,夫妻一方借他人款或欠他人货款,是为了共同生活或者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该债务形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夫妻双方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或者说夫妻双方已经或应该从该债务行为中获益,夫妻一方也不能够证明是夫或妻一方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19条第三款规定情形(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合同之债中一种特殊情况——保证合同,被告为他人向原告提供保证系其个人行为,保证行为的受益者是他人,而不是被告的家庭,被告的配偶并没有从中受益。一些原告也将被告的配偶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要求被告的配偶共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归还借款。被告因为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形成的债务应当为被告的个人债务,并非被告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与生产经营所形成的债务,不应当视为夫妻共同债务,被告的配偶不应当承担清偿责任,应判决由被告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归还原告借款,驳回对被告的配偶的诉讼请求。

       夫妻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人格,其行为有的可以视为夫妻家庭的行为,行为后果由夫妻共同承受,有的行为却只能是其个人行为,行为后果只能由其个人承受。只有夫妻共同承受的行为才可以适用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所以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该条规定的前提是不能脱离夫妻共同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应当结合“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从夫妻共同债务这一法律精神考虑该债务的形成是否是夫妻共同举债的合意或者夫妻是否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对于夫妻一方所负的债务,如果债务形成时,夫妻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则不论夫妻是否共同从该债务中受益,该债务均应视为共同债务;如果债务形成前后,夫妻均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但该债务发生后,夫妻双方共同从该债务中受益,则同样应视其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不管何种原因,均将夫妻一方的债务视为夫妻共同债务,某种程度上过分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弱化保护未从该债务中受益的夫妻另一方的权益,其结果显失公平。我们要考虑到我国婚姻法调整的法律关系是婚姻家庭关系,其各项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都必须适用在因婚姻家庭关系而产生的情形上,而不能脱离夫妻家庭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

                     (作者单位:宿城区人民法院)

 

 

 

一叹千年的生命

——品味《红高粱》中的生命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上帝赐给了我生命,让我在天与地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诺大的空间里,我很难不有所迷茫。我不明白什么才能称之为“生命”,也很难把握生命的尺度。我甚至是唯唯诺诺,把生命挥霍在不可理喻的道德伦理之中。

       直到邂逅了电影《红高粱》中的九儿,还有一群酿酒的汉子,我这才知道,这群人生命的舒展是何等的酣畅淋漓?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大生、大死、大恨、大爱,而我的生命在他们的面前只有渺小和卑微。我不敢有所张扬和发泄,有的只是循规蹈矩。让人发笑的腐朽的生命,竟然在我的身体里根深蒂固了20年之久。看完了《红高粱》之后,它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寻找发泄的渠道了,这就是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

       是的,是那片在风中狂舞的红高粱。血红、如梦如海、放浪不羁的高粱,勃勃生机地摇曳着,这些自生、自长、自灭的自然生命,是野性、原始的自然人性的载体。影片中,伴随着高亢而嘹亮、让人心跳的鼓声和唢呐声的拔地而起,在这座神圣的高粱宫殿之中,九儿和余占鳌一同完成了生命的价值,他们的“野合”没有一丝的羞耻。古铜色的余占鳌在身着红衣的九儿面前双膝跪下,显得是那样地隆重和圣洁。这里没有伦理道德的禁忌,取而代之的是英雄壮举般的献祭仪式。他们的丑陋变成了美丽,世俗变成了超脱,龌龊变成了圣洁。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让人觉得活得是如此地自在。这时,金黄、透明、晶莹的高粱叶子又在狂风中狂舞起来,也让人觉得活得是一样的新鲜、一样的舒展。这些骚动不安的生命变成了血红透明、飞溢蒸腾的热情,涤荡着主人公的内心,让他们奔放而无所顾忌。他们的生命也因此变得像熟透了的高粱穗子那样的丰盈饱满。两颗蔑视人间法则的不羁灵魂在高粱地里耕云播雨,四面八方仿佛都能听到高粱生长的声音,红高粱的世界里也仿佛激荡着自由的爱情和生命的活力。在强劲朴素的生命吟哦里,伤感、怀念、期盼、怅然终将升腾、消散。

       如果说爱情让生命变成了神话,那么高粱酿成的高粱酒则是生命尽显张扬个性的载体。美其名曰“十八里红”的高粱美酒,被这些张扬的生命个体称作是:“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口不臭……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这群人用唱歌的粗犷有力、往酒坛里撒尿的狂放不羁来反叛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他们不要活得太累,也不要忧虑太多,他们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诠释一种痛快淋漓的生命。

       影片在“颠轿”这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抬轿的粗野壮汉对九儿的戏谑式的恶作剧,既是他们对九儿的魅力所萌动的性的潜在冲动和渴望的自发宣泄,又是对九儿爱情的不幸爱莫能助的悲凉、怨愤之情的自发发作。他们正是借助着这个颠轿狂舞,来把这世道的可悲、可憎以及一切的一切,统统“颠”翻个个儿。这种狂颠,与其说是对轿中新娘的戏谑,莫若说是对不平人间的嘲讽。而这种狂放不羁和无拘无束来自于高粱酒的神力。那“滋阴壮阳”的“十八里红”高粱酒,不断地冲破酒窖酒坛往外喷泻。银幕前,我真的能感觉到这酒仿佛汇聚成滚滚浪涛,涤荡着污垢、让血液为之澎湃。这不正是对民族叛逆精神的呼唤和礼赞吗!除此之外,影片中还出现了两次敬酒神的壮美仪式,把我置身于一个民族自豪的浓烈气氛当中。在那一片“好酒”的放声大唱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民族不灭的自我和存在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无与伦比的中华之魂。伴随着高潮而出现的两次撒尿动作,是不能忽略的精彩篇章。它所表现的,是对一切神权、强权的不恭。这种对我们民族固有的情与性的宣泄,使观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和享受。而这种叛逆正是始于十八里坡人的阳刚豪放的神力,更始于一种强大生命的神力!

       影片结尾的战斗画面意境十足。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如血海汪洋的高粱漫天飞舞,小孩儿“娘,娘,上天堂”的响彻天地的童谣随风飘洒,再伴随着升腾而起的高昂激越的唢呐……《红高粱》把战争造成的创痛深深地烙印在观众的记忆之中。无论是罗汉大叔还是九儿乃至“秃三炮”的死,都成为壮烈牺牲的死,震慑人心的死。他们的死显得那样的悲怆深沉、蕴涵激情,他们的死是从原始的生命活力到民族精神的升华。影片中所要表现的生命主题在此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红色的高粱,千年一叹的生命!

       红色的高粱,一叹千年的生命!(作者为泗洪县青阳镇人,现为广州市祈福英语学校教师)

 

 

泗洪平民英雄群像述评

       厚德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大爱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境界。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涌现出一个平民英雄群体,先后有70多人获各级道德模范和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其中有人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有人戴上了“中国好人”、“中国骄傲”的桂冠。还有6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厚德泗洪人。

       近日,《厚德泗洪人》一书由南京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帮助别人就是完善自己

       在商品经济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依然存在。2010910,中央电视台的《讲述》栏目,以“假女儿,真女儿”为题,讲述了这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感人故事。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市桥镇汤集村61岁的朱官翠,2007年患直肠癌晚期,经医生诊断,将不久于人世。朱官翠想在临死前看看28年前自己送人的小女儿。老伴杜方勤寻亲无果后,求助于南京电视台。当新闻热线播出“一位父亲的泣血呼唤”后,打动了荧屏下一位普通的泗洪女孩。她叫靳冰,是北京一家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的工程师。女孩萌生了冒名顶替的想法,于是一场真假女儿的故事就此展开。  

       靳冰像对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和关爱朱官翠,给老人带来了贵重的进口药物,陪她到医院治疗,日夜陪伴在她的病床前。老人出院后,靳冰隔三差五地给“妈妈”打电话,嘘寒问暖。不仅如此,她几乎每周都回家团聚,给“妈妈”炖鸡汤、洗衣服、全身按摩,还给“妈妈”买了彩电和许多合身的衣服。有时,靳冰还挽着朱官翠的胳膊外出散步,母女俩相依相偎,成了村头一道温馨的风景。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当初被医生判处死刑的朱官翠,健康状况竟奇迹般地好转,她能吃能睡,面色红润,走在村头巷尾根本看不出是个病人。 靳冰与朱官翠好得就像是亲生母女,以至于杜家误认为靳冰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此时,靳冰几经周折,已帮助杜家找到了亲生女儿。并多次上门说服、化解了她对亲生父母的怨恨,终于同意与亲生母亲朱官翠相认。就此,一段旷世情缘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靳冰说:“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完善自己。我唯一的弟弟不幸溺水身亡后,母亲一下子急疯了,我长期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好家人,我感到深深地自责,并曾一度想到自杀。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杜家寻亲的报道,为了实现一位母亲的临终遗愿,我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并没有什么。”靳冰还说:“我的老家在泗洪县太平镇农村,这里民风纯朴,小时候,老师、父母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善待他人。实际上,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思想也充实起来,境界得到了升华。”

       无独有偶,泗洪商人徐习兴为病危大学生千里寻找母亲的故事,震动了廊坊,感动了河北——

       年方23岁的易庆虎来自贵州晴隆县一个贫苦家庭。母亲因为父亲暴打离家出走,这一走,9年没有消息。                   

       后来,易庆虎来到了河北廊坊大学,白天读书,晚上打工。易庆虎除了给自己攒学费外,还定期给家中汇一点钱。    

       20073月,易庆虎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几个同学为他捐款治病,谁知道肺结核还没有痊愈,他又得了脑膜炎。医生说,易庆虎的病情很危险,建议做核磁共振进一步确诊。

       几个来自农村的穷学生,哪里有钱?他们想卖血为易庆虎看病。有人想起了在廊坊做生意的徐习兴。老徐是江苏泗洪人,为人仗义,并见过一次易庆虎。

       救人如救火,老徐得知情况后,急忙凑了3000元钱送到医院。在老徐等热心人的帮助下,大家先后为易庆虎募集了2万多元的善款,廊坊市人民医院也减免了部分费用。

       但易庆虎的病情一直很危险,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老徐每天都来看他,有好几次,易庆虎在昏迷中呼喊:妈妈,妈妈,我想你,你在哪啊?”

       反复的哭喊声让守护在一旁的老徐以及几个同学掉了泪,老徐说:“他妈妈到底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帮他找一找?”

       一个同学拿出易庆虎邻居家里的电话号码,老徐拨了过去。邻居喊来了易庆虎的奶奶,老人说,几年前,易庆虎的母亲匡其琼曾来过电话,问家里的情况,当时老人请邻居把来电记了下来。

       一听电话号码,老徐吃了一惊,区号“0527,这不是宿迁吗?而后面的号码,分明是自己家乡江苏省泗洪县的!

       在场的人都兴奋起来,老徐飞快地拨过去,但却是空号……

   “空号也不要紧,只要这个电话她用过,就是个线索,一定能找到她。”老徐又说:“这个任务非我莫属,因为恰好在我老家。”

    老徐原本已买到了次日去哈尔滨的卧铺车票,要去做一项重要业务,第二天去改签,没改成,车票作废了。

    5201518分,老徐登上了廊坊开往江苏徐州的火车,下车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泗洪,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在镇江打工的易母匡其琼。这一路,46岁的老徐奔波了40多个小时,行程2000公里。

    苍天不负苦心人。几天后,易庆虎终于和失散了9年多的妈妈相见,母子抱头痛哭,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200777,易庆虎在母亲的怀抱中平静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临终前,他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他想用这种方式,回报社会,感谢那些关爱过他的好心人。

       徐习兴说:“我的大儿子与易庆虎同龄,在北京上大学,要是我的儿子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人之常情。”

该出手时就出手

       提到江苏泗洪,也许有人感到很陌生,但提到陈光标的名字,却如雷贯耳。这位以做好事、善事而闻名全国的人,老家就在泗洪县天岗湖乡。

       2008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指挥他属下分布在南京、合肥、武汉的60台挖掘机、推土机等重型设备,昼夜兼程,在36个小时内赶到都江堰、北川等重灾区,参与打通了北川、汶川、映秀的生命线,还开辟出了映秀镇的停机坪,为大规模的救援队进入灾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陈光标还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多次向灾区捐款,累计总额超过十亿元。陈光标说,我的财富来自于社会,我要回报社会。他承诺:死后将捐出自己全部的50亿财产。陈光标的义举,不仅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温家宝总理称他是“有良心的企业家”。

    陈光标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同样,泗洪七位伤残老兵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514,汶川地震发生过后的第三天,七位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并且负过伤、全被评为伤残等级的泗洪退伍老兵,相约在县民政局捐款后,每人带上一件黄大衣、一块塑料布,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四川抢险救灾的征途。据悉,他们是全国唯一的一支以伤残之躯组成的老兵救灾队。他们的义举感动四川,归途受到百姓热烈欢送。

       现年43岁的泗洪县玻璃厂下岗职工彭嵩,“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先后两次到汶川和玉树救灾,而他的路费居然是办贷款得来的。一位网友这样评价他:“彭嵩大哥是全国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中最令人动情的人。”

       感动我们的东西,必然能震撼我们心灵。但英雄的事迹往往又是沉重的。英雄也不是理想中的人物,他们是追求正义、对生活抱有热情的普通人。正是这些平民英雄,临危义举,才诠释了生命的无畏与精彩,展示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崇高境界。

       2006年《中国骄傲》的颁奖晚会上,航天英雄杨利伟为泗洪农民工朱柱亲属颁奖,著名演员濮存晰宣读了颁奖词:“他身材矮小,体格瘦弱,其貌不扬,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但,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面对危在旦夕的轻生女孩,却第一个跳入水中。讲述他的故事,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他最后留下的声音和最后留下的脚印。但是,我们相信,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却是人间最美丽最高贵的礼物——人性之美。他再一次证明,英雄与容貌、金钱、地位、名气、身份无关。只有真的生命,才值得活一回;只有真的生命,才值得中国骄傲的赞美”。

       李少文是泗洪县陈圩乡人,与父亲在南京化工厂打工。20075128点多,他与表妹在外面散步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手握一把尖刀,正朝一位老人身上刺去。李少文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一把抓住歹徒握刀的手。而丧心病狂的歹徒换了一只手拿刀,猛地朝李少文胸口就刺……李少文牺牲时,年仅22岁。他老家的房子已经刷了,电器、家具也买好了,就等下个月结婚。可是,他的父母亲以及他心爱的姑娘已与他阴阳两隔。

       平民英雄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巨额的财富,他们与许多人一样经历过苦难或者平凡,但当危难降临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屡屡以“小人物”角色影响大事件,社会为之轰动,舆论为之关注。

       泗洪县界集镇28岁的中心幼儿园教师裴昌彩在下班途中,忽然看到一辆失控的手扶拖拉机冲向一名毫无察觉的小学生。眼看一场严重车祸就要发生,裴昌彩毫不犹豫地纵身上前,用力将小学生拽到路边,自己却当场被手扶拖拉机撞昏,身负重伤。她的壮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殷雪梅式”的青年女教师。2006年被评为十大“全国见义勇为英雄”。

       朱湖镇岔河村农民肖辉,十年前,在泗洪县利东河水利会战工地上,他借助机器的牵引,推着装有近300公斤河泥的平板车向30多米高的坡顶上艰难前行。在距离坡顶不到1距离时,牵引平板车的钢丝绳突然断裂,平板车顿时倒冲向河底正在挖泥装车的20多名民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肖辉当即用肩膀扛顶车身,无奈车身太重,平板车凭着巨大惯性继续下滑。情急之下,肖辉猛地钻到平板车的车身下面,用身体死死卡在飞速下滑的平板车车杠上。河坡下的民工顺利脱险了,但由于平板车的强力撞击和挤压,肖辉的胸部和背部多处受伤,导致胸部以下完全瘫痪,长年卧病在床。

       谈到当年的举动,这位农民淡淡地说:“成了‘废人’我并不后悔,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当时我就该那样去做!”

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我们敬仰平民英雄、感恩平民英雄,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时机。更多时候,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随时为他人献出生命的崇高者,而是需要一个能够深具社会公德心的自律者。社会中多一个英雄,我们的社会就多一分祥和与安宁。同时更希望有众多的道德模范不断涌现,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35年前,年仅17岁的阎成米听从组织的安排,来到洪泽湖的一条船上,为渔民子弟办起了船头小学。从此,他与东飘西荡的渔民子弟结下了半世师生缘。35年来,与他一道下湖当教师的人陆续走了,其后上船的人也走了,只有阎成米留了下来,无怨无悔地坚守着教师的神圣岗位。人生又能有几个35年呢?

       泗洪县残联理事长李玉芳,是残疾人信得过的“活菩萨。”近年来,她抱着“我要帮穷人过上好日子“的服务理念,废寝忘食地工作,不仅输送了4600多名残疾人到苏南地区务工,还帮助残疾人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残疾人称她是我们的“妈妈”、“眼睛”、“轮椅”和“饭碗”。

       江苏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称号获得者杨庭标,从当普通民警开始,连续18年看望、照顾梅花镇敬老院的老人,不知在老人身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钱财,老人们都把他当做自己儿子一样看待。更可贵的是,杨庭标还带出了一支敬老爱老的队伍。

       一位叫段欣然的8岁小女孩患有白血病,无钱医治。网民老马在泗洪风情网发出了“拯救生命、救救孩子”的倡议。犹如一颗石子投进水中,泛起阵阵涟漪。埃及艳舞来了,寂寞泗洪来了,点点浮萍来了——在虚拟世界里,他们都用化名,但真实的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性情之人。大家在网上跟帖子、想办法、办专题晚会。时值数九严冬,但老马划着的火柴,却点燃了一堆堆“篝火”,温暖着一个快要冻僵的不幸孩子。很快,他们募集了十多万元善款,孩子得救了!

       石先云是泗洪农村合作银行瑶沟分行员工。这位文弱女子,在8年时间内,无偿献血竟超过6000毫升,献血量早已超过了自身血液的总和。她还向四川灾区等地捐款数千元。石先云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能做的,只有这些。”

       泗洪县乡村女教师许春艳,2008年初被确诊为癌症,生命以天来计算。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她请人在网上发帖子:“我因患绝症,很快就要告别人间。我有意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不知如何操作,请知情者尽快与我联系……我工作只有8年,实在太短了。所以,我希望眼角膜受捐者最好能是一位年轻的教师,我希望我的眼睛永远都能看到学生——”

       严格地说,仅仅有善积德的行为,并不能称为英雄,但他们义无反顾地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同样使我们感动。

       泗洪县天岗湖乡谭赵村农妇丁美玲因为连生两个女孩,经常被婆婆打骂、虐待。后来,婆婆因患半身不遂症及双目失明,几次自杀未遂。而丁美玲以德报怨,几度挽回婆婆的生命,尽心尽力照顾好婆婆。丁美玲没有什么惊人的业绩,然而.她却以自己纯洁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敬老乐章,并获得了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泗洪县青阳镇大楼社区许海英,一天在厢房的屋顶上摘丝瓜,谁知丝瓜没摘到,脚一滑,竟从3高的屋顶摔下来,倒在院里不省人事,成了植物人。在她昏睡期间,丈夫每天为她按摩、说话,深情守候……终于,一百天后,在爱的召唤下,许海英的意识恢复,生命发生了奇迹。

       任何年代,都要讲爱心、讲责任。尤其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却忍辱负重的小人物,折射出人性的光辉,特别令我们感慨、感动,甚至值得我们一生铭记。

       近年来,在泗洪县涌现的平民英雄群体现象,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包括媒体的特别关注,有的人还把泗洪人的故事改编成剧本、小说和电视剧。一位作家这样评价《厚德泗洪人》一书:“这本书不只属于泗洪,属于宿迁,应属于我们的民族。这是一本泗洪的英雄谱,也是一曲道德的赞美诗。书中人物所展现的许多美德,许多崇高,正是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也是家园守望者们所呼唤的。”

        (作者单位:泗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马赛曲》是如何成为法国国歌的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颁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来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萨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420,法国对奥宣战。

       在下莱茵地区的斯特拉斯堡,对“战争”的概念比在巴黎要切实得多。这里与敌对的德国仅一水之隔,在莱茵河对岸,普鲁士军队的调动隐约可见。军号声、口令声、炮车的隆隆声随着春风送进斯特拉斯堡人的梦乡。战火一旦燃起,来自对岸的第一批炮弹将落在法兰西的这片土地上。

       斯特拉斯堡的街头也是一片“缮甲兵、具卒乘”的战争动员场面,人们枕戈待旦,战争一触即发。斯特拉斯堡的市长是一位男爵,他虽然身为贵族,思想却很激进,支持自由运动。男爵市长忙着做各种战前准备,组织集会,鼓舞士气,与军官们热烈地谈论建功立业的豪言壮语。市长先生忽然想起,将士们冲锋陷阵的时候应该有一首符合眼下情景的战歌才好,高唱慷慨激昂的战歌扑向敌人阵地,那才够味。他想到当地驻军里有一位军官曾经写过一首自由颂歌,经人谱曲后唱起来还算上口。于是,市长先生找到了陆军上尉鲁日·德·利勒。鲁日上尉接受了市长的邀请,答应试试看。上尉对自己没有什么把握,他虽然既写诗又作曲,但那都是些业余消遣,可以讨女人的欢心。他的诗从未发表过,他甚至写过歌剧,不过他自己也知道不必奢望有哪一天歌剧会上演。但是,他对自己善于灵机一动,写些即兴的小诗这方面的才能是了解的。

       鲁日·利勒上尉回到自己的住所,当晚就开始了创作。夜已经深了,连日来的激昂情绪此时仍难以平静。想到一旦战争打响,法兰西的美丽田庄将被外国军队践踏,他很快找到了歌词的起句:“起来,祖国的儿女们,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只是这两句,就把上尉自己感动了,他知道灵感正在降临。他不敢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感觉,几天来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各种爱国热情,对专制制度的愤怒,对平等自由的热爱,一时间汇聚笔端,变成斗志昂扬的诗篇。音乐的韵律也不必苦苦琢磨,士兵行军的步伐、军中的号角、炮车的辚辚声、骑兵的马蹄声早已构成高响入云的战歌,此时似乎有一个来自夜空的声音在向他传授,只须记下这个声音就行了。鲁日上尉从未感受过像今夜这样的激情,从未经历过今夜这样的亢奋。一种神奇的力量聚在他的体内,使他热血沸腾,使他这个庸常之辈奇迹般地爆发出雷霆千钧之力,一夜之间便跻身于不朽者的行列。

       天将破晓,歌曲已经完成,鲁日上尉仿佛被榨干了一样睡去。不知何时,鲁日醒来,他拿起夜里完成的初稿,重新看了一遍,又做了几处小的修改,认为可以满意了,就去找请他创作这首歌的市长。市长感到很意外,难道这么快就写完了?市长马上拿着稿子在钢琴上试奏。市长夫人闻声过来,她决定为这首歌写伴奏部分,并把歌曲抄写分发。当天晚上,在斯特拉斯堡市长府邸的客厅里,市长先生亲自演唱了这首《莱茵军战歌》。应邀出席的客人们听后热烈鼓掌,不知他们是真的认为这首歌很有价值,还是仅仅表示应有的礼貌。有一点是肯定的,包括作者本人在内,没有人知道一首不朽的自由战歌问世了。

       鲁日·利勒因市长演唱自己的歌而高兴,他请人抄写歌曲,分送给莱茵军的指挥官们,希望军队采用作为队列歌曲。斯特拉斯堡市乐队根据市长的意思在广场上演奏了这首曲子,为开赴前线的国民自卫军送行。斯特拉斯堡出版社印行了《莱茵军战歌》,以示爱国热情。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这首歌并没有真正激起人们的热情,作者本人因写作这首歌曲而产生的激情也渐渐消退,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那些印刷的和手抄的歌曲却无声地在人们心空里流传。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并且发出威胁,如果法国国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这个宣言激怒了法国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纷纷招募新兵,组成结盟军开赴巴黎,展开废除王权的共和运动,并准备抗击外国军事干涉。

    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曲。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马赛曲》迅速地传播,在集会上、剧院里、宴会上都要集体合唱;后来,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赞美诗后,也唱这首歌;再后来竟由它取代了赞美诗。《马赛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兰西共和国的军事部长看到它具有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万份,分发到军中所有的连队。在前线,士兵们在向敌人发起冲锋时必是齐声高唱《马赛曲》,在这首军歌的作用下,队伍像咆哮的海浪扑向敌阵,势不可挡,敌方的将领发现这首歌带有一种可怕的力量。

       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之前曾下令禁止唱《马赛曲》;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再次禁唱;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在巴黎战斗的街垒上《马赛曲》重新响起。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批准唱《马赛曲》。1795年,《马赛曲》被正式定为法国国歌。

 

 

 

世界十大成功民族

1.中华民族

2.犹太民族

3.大和民族

4.俄罗斯民族

5.阿拉伯民族

6.盎格鲁——撒克逊族

7.美利坚民族

8.印地安族

9.德意志民族

10.蒙古族

 

 

关键词:2010年第6

[关闭窗口] [打印]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本网站所刊登的宿迁宣传文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本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1- www.www.dyhzedu.com [苏ICP备08007183号] All Right Reserved 制作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
电话:(0527)84368708 传真:(0527)84368702 技术支持:江苏楚韵网络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本网页,建议分辨率这1024*768 IE6.0以上版本)